4成民衆不滿食安把關 民團建議徵「糖捐」擴大預算財源
4成民衆不滿食安把關,民團建議徵「糖捐」擴大預算財源。圖爲寶林茶室。(本報資料照片)
響應世界食品安全日,臺灣健康聯盟今天(29)公佈最新調查,過去一年有4成3受訪者不滿意政府對於食安的把關,也有近8成受訪者因爲食安事件影響外食習慣。臺灣健康聯盟呼籲,應強化食安五環2.0,擴大投入源頭管理和稽查檢驗,並研擬「糖捐」或「糖稅」制度,擴大食安預算財源。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臺灣健康聯盟今天公佈「食安五環2.0政策暨減糖新生活調查」,共回收1113份有效問卷,其中43.4%受訪者不滿意近一年政府對食安的把關,34.5%認爲政府最應加強食安五環2.0政策中的源頭管理。臺灣健康聯盟理事長吳玉琴提到,過去一年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和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等,讓民衆對於食品安全戰戰兢兢,79.7%受訪者在食安事件發生後,外食習慣受影響。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去年8月推動「食安五環2.0」。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第二環「重建生產管理」改爲「整合產製銷鏈」,第三環則從「加強查驗」改爲「中央地方合作稽覈檢驗」,過去每年訂定5億元預算由地方執行,賴總統上任後調高至10億元,包括補充地方稽查人力、檢驗儀器設備等,而第四環從「加重黑心廠商責任」改爲「輔導教育與管理」,先前蘇丹色素事件是系統性問題,源頭是國外,因此今年也和行政院爭取增加33位邊境查驗人力。
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顧問陳佳煌指出,蘇丹紅辣椒粉事件一審判決,保欣企業負責人被依違反《食安法》判處6個月徒刑,得易科罰金,但民衆的期待是嚴懲黑心廠商,不免有些落差;現行法規政策似乎難以真正組賀違規的廠商,建議應導入AI查驗、強化違規資訊揭露和社會壓力,使黑心廠商無所遁形。
本次調查也顯示,92.3%受訪者認爲含糖飲料對健康危害,但有39.9%每週喝3次以上含糖飲料,而89.9%支持比照加拿大、泰國等規定,在超過特定標準的含糖飲料包裝上標示健康警示,亦有73.8%受訪者支持含糖飲料加收「糖捐」或「糖稅」。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指出,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實施糖稅的國家地區,包括82國家、17個地區,糖稅可以降低購買量和攝取量,還能增加資金來源,作爲輔導食品業者等用途。另外,現行營養標示讓民衆無感,呼籲政府借鏡英國等國,優化「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FoP),以顏色作爲分級,讓庶民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