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顆問題蛋被市民吃下肚 民進黨團呼籲新北市府成立食安處

雞蛋是國人日常食物,食安格外引人重視。本報資料照

彰化文雅畜牧場芬普尼超標雞蛋流入臺中與新北,新北共收到1萬顆問題雞蛋,雖已回收 5400 顆,但仍有 4600 顆被民衆吃下肚。民進黨團指出,新北再次出現毒蛋四流狀況,從臺中豬瘟到彰化毒蛋,中部農產品事件接連外溢,新北始終處於資訊落後、只能事後補破網的風險,呼籲成立食安處強化稽查。

新北市衛生局指出,市府透過府層級食安五環管理平臺,由秘書長主持跨局處合作,包含衛生局、農業局、教育局、環保局、經發局、警察局與法制局等,以迅速反應、協力、整合,維護市民食安。

另本府每2個月定期召開「食品安全會報」,會議主席由市長擔任,並以本府衛生局擔任主政局處,以強化跨局處合作迅速反應並共同研商、協調、溝通與整合本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相關因應措施。

總召廖宜琨表示,新北早在 107 年就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對從業人員教育訓練、源頭監控都有明確規範,但執行單位至今仍只有衛生局。雖然今年稽查人力從去年的 31 名增加到 65 名,看似成長不少,但這些人力仍需同時負責醫政、藥政、食品、菸害、營業衛生等多項業務,真正能專注在食安上的量能依然有限,也沒有像臺中一樣成立專責的食安處。民進黨團要求市府提升預算與規模,成立「食安處」,讓食安工作能常態化、專業化,而不是每次出事才臨時動員。

副召蘇錦雄指出,市府至今無法提供清楚的流向,只能概略說明售予早餐店、雜糧行與散客。新北仍仰賴外縣市先查到問題、自己纔開始回收,再次顯示食安資訊不透明、反應速度過慢,也凸顯新北在跨縣市食安事件中始終無法掌握主動權。

幹事長山田摩衣表示,既然仍有毒蛋被民衆吃下肚,市府就應主動提供明確、可行的健康指引,而不是讓民衆在恐慌中自己摸索。政府的責任不只是回收問題蛋,更要讓市民清楚知道「吃了怎麼辦」、「應注意什麼」,資訊越透明,民衆就越不會恐慌。

書記長顏蔚慈批評,大量外縣市食品每天流入新北,市府卻連基本的風險預警、進貨量比對、跨縣市資料連動都沒有建立。市府的態度始終是「被動等通知」,不僅讓民衆看不懂、查不到,甚至讓市民只能靠新聞片段拼湊真相。這樣的食安治理,只要再出一件事,新北永遠會是最後一個知道、被波及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