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身家1600億,寒武紀創始人憑什麼?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邱處機
2025年8月27日,A股市場誕生了新“股王”。
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股價盤中大漲近10%,達到1464元/股,一度超越貴州茅臺,成爲A股市場股價最高的企業。截至收盤,寒武紀市值已經達到5740億元。
這家專注於AI芯片的公司成立於2016年,2020年登陸科創板,曾經歷長達三年的低谷期,股價從歷史高點297.77元/股暴跌至46.59元/股,跌幅超過84%。
然而,從2023年開始,寒武紀開啓了驚人的逆襲之路,從不足50元/股飆升至超過1400元/股,最大漲幅超過25倍。
作爲創始人的陳天石,在寒武紀持股28.63%,按今天的市值計算,他的身家已經超過1600億元。
這個來自江西南昌的天才少年,用十年時間打造了中國AI芯片第一股,他憑什麼?
這裡插播一條課程資訊:
報名‘吳世春·瀘州出行活動’,9月21號-23號,吳世春將親自帶隊100家企業家,去四川瀘州線下游學,探訪下沉創新,尋找增長新引擎。
你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問題和想法,都可以找吳老師聊聊。如果你是優質的項目,吳老師也會果斷投你。下半年,吳老師預計要投出去的金額,應該不小於15個億。
01
天才少年的創業
陳天石是一位典型的“天才少年”。
公開資料顯示,他出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歲本科畢業,25歲取得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
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陳天石就職於中科院計算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及碩士生導師、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而他的哥哥陳雲霽則主攻計算機芯片。
早於2010年底,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一次內部彙報中,陳雲霽、陳天石兄弟就提出了研發AI芯片的構想——開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設計的交叉研究。這一想法無異於是天方夜譚,因爲英偉達在當時也還只是一家賣遊戲顯卡的公司。
直到2015年,這支僅20人的團隊,才研發出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
隨後在2016年,陳天石便選擇離崗創業,與中科院下屬的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90萬元。
而公司之所以取名“寒武紀”,是希望用地質學上生命大爆發的時代來比喻人工智能的未來。
憑藉團隊實力和背景,寒武紀的融資之路也相當順利。
成立半年後,寒武紀就迎來了科大訊飛等三家機構的5000萬元投資,估值達到5億元。到2018年1月,國投基金領投時,公司估值已達45億元。
與此同時,寒武紀也拿下了華爲這個大客戶,後者發佈的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背後搭載的正是寒武紀1A處理器。
2019年9月,公司進行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南京招銀和湖北招銀領銜17.5億元投資,此時寒武紀的估值已經達到220億元左右。從2016年到上市前,短短三年時間,寒武紀的淨資產從90萬元增加到46億元。
2020年7月,寒武紀成功登陸科創板,從正式遞交招股書到敲鐘上市,僅用了116天,被譽爲“國內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即突破千億元大關。
02
從低谷到狂飆
然而上市後,寒武紀卻陷入長期虧損的困境。
2020年至2023年,寒武紀歸母淨虧損分別達到6.59億元、11.11億元、15.79億元、10.43億元。股價也一路下跌,在2022年4月,甚至跌到46.59元/股的低點。
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
這一年,寒武紀推出了思元590芯片,那是一款採用7nm工藝的國產芯片,應用ASIC架構,支持512TOPS的算力,在推理場景能效比上已超越國際巨頭,幾乎支持所有國內主流大模型。
百度內部測試結果顯示,思元590在某些大模型訓練任務上的表現已非常接近英偉達A100芯片;即便在相對弱勢的場景,其性能也能達到A100的一半左右;整體性能大致可達到A100的80%水平。
這款芯片已經被應用於字節跳動、百度、阿里雲等企業的雲端大模型訓練,以及省級智算中心項目等。2025年4月,寒武紀還通過DeepSeek兼容性測試,成爲國內唯一支持新一代FP8精度格式的芯片廠商。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寒武紀的“英偉達平替”價值開始被市場重新發現,股價也隨之開啓狂飆之路。
僅2024年,寒武紀的股價就上漲387%,市值漲幅超過2000億元,拿下“2024年股王”的稱號。直到今天,寒武紀股價甚至一度超過茅臺,市值也達到了5740億元。
03
多重利好
8月26日晚間,寒武紀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解釋了股價暴漲的原因。
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0.3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虧損5.3億元,成功實現了扭虧爲盈。
對於業績爆發式增長,寒武紀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憑藉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核心優勢,持續深化與大模型、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
實際上,寒武紀的業績轉折點在2024年第四季度就已經出現,當時公司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達到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淨利潤爲3.55億元。
此外,2025年8月以來,還有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推動了寒武紀股價飆升。
8月21日,國產大模型DeepSeek-V3.1正式發佈,相關推文提及使用了UE8M0 FP8 Scale的參數精度,並且明確指出“新精度格式是針對即將發佈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這句話被市場解讀爲直接利好寒武紀,隔日寒武紀、海光信息等芯片公司股價20cm漲停。
同時,2025中國算力大會於8月22日至24日舉行,大會釋放出信息:中國算力平臺正加快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將引導各地合理佈局智能算力設施,逐步提高智能算力供給質量。
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將超過40%。
8月24日,高盛也發佈研報,將寒武紀目標價進一步上調50%至1835元/股。高盛指出,上調目標價基於三點理由:中國雲服務商增加資本支出;芯片平臺多元化需求;寒武紀通過非公開發行進行的研發投資於8月中旬獲上交所批准。
04
挑戰仍在
儘管寒武紀目前風光無限,但公司仍面臨諸多挑戰。
寒武紀在半年報中提示,公司仍面臨供應鏈穩定、毛利率波動、行業競爭等風險,尤其是當前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競爭激烈,英偉達等國際巨頭仍佔據主導地位,公司需要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以應對市場挑戰。
此外,光子芯片、量子計算可能顛覆現有架構,寒武紀需持續在行業內領跑。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正醞釀對中國進行新一輪芯片出口管制,寒武紀需突破先進製程的封鎖。
還有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爲持續盈利,仍是寒武紀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盈利超過10億元,但需要保持這種增長勢頭才能支撐當前的高估值。目前寒武紀的動態市盈率約爲280倍,仍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面對挑戰,寒武紀正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4.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1%。
截至報告期末,寒武紀研發團隊規模達792人,佔員工總人數的77.95%,其中80.18%的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另外公司已累計申請專利2774項,其中境內專利1783項、境外專利690項、PCT專利301項;累計已獲授權專利1599項,包括1526項發明專利,同時擁有65項軟件著作權及6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寒武紀還向交易所提交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的申請,擬募集資金不超過39.85億元,用於“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臺項目”“面向大模型的軟件平臺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陳天石曾表示:“芯片行業沒有捷徑,只有靠死磕”。
在寒武紀最艱難的2021-2023年,他頂住壓力,堅持獨立研發,最終等來國產算力的風口。如今,他帶領的寒武紀市值已超越中芯國際和海光信息等巨頭,成爲中國AI芯片產業的旗幟。
隨着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持續推進,以及國內算力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寒武紀未來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
但這位80後企業家也需要證明,寒武紀能夠將技術優勢轉化爲持續盈利能力,在這場全球AI芯片競賽中最終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