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里路程!216名少年腳步追隨信仰之光

96年前的1929年5月19日,時任中共江西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如今蓮花縣劉仁堪小學操場的位置英勇就義。96年後的2025年5月19日,蓮花縣劉仁堪小學六年級216名學生在學校操場集結,徒步前往劉仁堪烈士故里——升坊鎮浯二村,以別樣的方式開展畢業禮。

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每一名劉仁堪小學的學生入學後,都要在學校操場上組織“開學第一課”,聆聽劉仁堪的故事:“我們學校的校名取自革命烈士劉仁堪。1929年,劉仁堪由於叛徒告密被捕。劉仁堪在刑場上慷慨陳詞,被敵人用匕首割掉了舌頭。鮮血在他身上流淌,劉仁堪不能講話,但他沒有屈服,也沒有倒下,而是咬緊牙關,忍着劇痛,用腳趾頭沾上直流的鮮血,在站立的方桌上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幾個大字。”

每一名劉仁堪小學的學生畢業前,都要參加學校的畢業禮——徒步往返劉仁堪烈士故里,以特殊的方式致敬課本里的英雄,告慰革命先烈。

5月19日7時,216名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出發前往升坊鎮浯二村。學生們胸前繫着紅領巾,拉着寫有“追尋足跡、堅定信仰、走向成功”等內容的橫幅,有序行進。

“其實,爲了讓學生提前進入適應期,我們春季開學後,就組織六年級學生每天晨跑。”3個月的晨跑,從每天2圈到5圈再到6圈,教師與學生一起堅持。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鐵梅用晨跑日誌記錄了學生的成長,她這樣寫道:“學生腳底的血泡,終將結成信仰的繭。”

見到這支有序前行的學生隊伍,沿途的民警、交警站立敬禮,國道上的汽車紛紛停下並鳴笛致意,路旁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上午10時許,隊伍抵達升坊鎮浯二村,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瞻仰劉仁堪烈士銅像,有序參觀劉仁堪烈士革命事蹟陳列室和故居。

站在劉仁堪烈士銅像前,學生彭梓欣輕輕地擦拭着銅像基座,久久凝望。她眼裡含着淚,動情地說:“劉仁堪爺爺,我們這羣劉仁堪小學的學生來看您來了!”

從去年的第一次組織六年級學生徒步往返烈士故里,到今年再次組織,李鐵梅感慨萬千:“這次徒步烈士故里,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歷練,更是精神的洗禮。我感慨於學生身上迸發出的力量,也對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相信學生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能以這次徒步爲激勵。

返回學校後,216名學生紛紛在“英雄牆”按下紅手印並簽名。一個個紅色手印,與96年前劉仁堪烈士寫下的血字遙相呼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徐光明 通訊員 陳豔偉 朱燁虹)

作者:徐光明 陳豔偉 朱燁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