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後醫系名額卡關恐將熄燈 學界意見兩極
衛福部終止本學年「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劃,清大、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恐將熄燈號。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終止本學年「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劃,使十二校受影響,其中清大、中興、中山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恐將熄燈號,學界意見兩極,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直言,辦醫學院既貴又辛苦,教育部應壯士斷腕;清大前校長賀陳弘認爲,偏鄉照護長期不足,衛福部應讓計劃續辦,此議題不應該是一場零和遊戲。
湯明哲說,以美國四年制醫學系爲例,一年至少要一百位學生,三校學士後醫一年一校僅廿三人,不符最小經濟規模;再者,辦醫學院很貴也很辛苦,現階段除少數學校外,都是靠附設醫院補貼學校,但清大等三校都沒有醫院,雖說公立學校不怕虧損,但虧損金額還不是國家埋單。
湯明哲說,日前教育部召開醫學院院長會議,盼協調各醫學系減招、分出名額給三校,當時他建議教育部應該壯士斷腕、熄燈止損,學生可以送到其他學校培訓,否則一年將是幾十億持續虧損。他強調,自己非醫學出身,但近年掌舵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不敢說的話由他來說,語畢還獲得全場掌聲。
湯明哲表示,教育部想抽其他大學的名額,但現階段各醫學系人數、設備等都是算好的,抽各校名額不切實際,且抽走各校醫學系自費生名額,入學機會將減少,是剝奪高中生考取醫學系的權益。
一名學校高層也談到,當年匆促地讓三校設立學士後醫,結果是邊招生邊做,是否能給予完整的醫學教育值得思考。儘管臺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可預期未來醫療照護需求會增加,總量應增加,但應從既有的醫學院校內擴充,比新設來得更好。
賀陳弘則表示,非常訝異衛福部居然取消重點科別公費計劃,目前九成的縣市地方衛生所都缺人,偏鄉照護長期不足;六十五歲以上的醫療需求是六十五歲以下的三倍,高齡人口在偏鄉基層的比率更高,公費人數理應增加而非減少。部分大學醫學系並非熱中辦理公費,讓新的學校承擔應不是問題,此議題不應是零和遊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