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售出15噸生薑 外貿轉內銷商家‘亮“了 | 聚焦
《科創板日報》4月18日訊(記者 徐賜豪)美國政府“關稅戰”影響仍在持續。
主打海外市場的青島力泰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焦立乾正帶領團隊轉型內銷。他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首批6.6噸生薑生薑已上線大潤發。“銷售一空給了我要做好國內市場的信心。”
類似焦立乾這樣外貿轉內銷的案例最近還有很多。就在近期,商務部啓動了“外貿優品中華行”系列活動,將走進多個外貿和消費大省,圍繞重點行業幫助外貿企業與流通領域企業對接,暢通外貿企業的內銷渠道。
目前,包括永輝超市、大潤發、物美、百聯股份、聯華超市、盒馬在內的線下商超,以及淘寶天貓、京東、抖音、美團、拼多多等電商企業也積極響應,紛紛啓動了對優質外貿商品的轉內銷扶持計劃。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揭露歐美大牌供應鏈、“中國工廠揭秘”主題的視頻在TikTok等海外社交平臺火了,併爲包括淘寶網、阿里國際站、菜鳥、敦煌網在內的出海電商以及相關應用帶來了“潑天流量”。不少內貿商家 也“化危爲機”,積極挖掘海外的新興市場。
“2025年就是內貿商家外銷佈局的一年。”俞麗銓是無錫騎行臺品牌THINKRIDER的創始人俞麗銓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時表示,國產品牌更善於利用供應鏈優勢把高端產品“平民化”,成本一旦攤低,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仍然有競爭力。
外貿轉內銷進行時
“我們做了20多年了,最多能做到10000噸的姜。”焦立乾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的生薑主要銷往中東與美國,此前美國市場已經運營六年左右,份額超過20%。
“我現在已經不向美國發貨了”。據他透露,最後一次運往美國的生薑已於今年1月6日從青島港出發,數量爲25.46噸。
焦立乾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自己爲了1000噸的庫存一直與美國運營商在溝通,但美國政府一再調高關稅,對於本來就是薄利的農副產品來說“已經賣不動了“。
大潤發是最早行動的商超之一。4月13日公開表示爲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的外貿企業提供內銷綠色通道,在全國門店商店街設立“外貿優品”主題陳列區,焦立乾在看到公告後向大潤發發去了郵件。
“初次接洽到選品評估、建檔入庫到產品上架銷售,前後不到48小時。”據焦立乾介紹,公司主要做的精品出口原材料,比國內的一些指標要高,雖然利潤多少有點兒下降,但銷量目前很可觀。
“今天早上我們剛出了5噸上姜,僅僅華北地區每天最低都2噸。”據焦立乾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截至到4月18日上午8時,就實現了15噸的銷售,遠超預期。
永輝方面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已對接數百家供應鏈企業,與超200家供應鏈企業進入採購洽談,其中包括向開市客、山姆等美國市場供貨的企業。
浙江創潤玩具有限公司(以下稱:童年無限)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童年無限是主打兒童戶外露營裝備、益智玩具研發製造的出口型企業,產品通過歐盟 CE、美國 CPSC 認證,年出口額超 3 億元,主攻歐美市場。
但受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影響,其美國訂單量大幅下滑,面臨庫存積壓、利潤空間壓縮等壓力。
上述負責表示,公司在一時間與交個朋友完成線下直播合作對接。按照交個朋友的方案,公司基於國內電商平臺消費趨對外貿產品做本土化改造,如將出口美國的產品禮盒配置、外包裝、價格等根據國內市場特性進行優化調整。另一方面通過交個朋友等直播電商構建品牌認知。
潑天流量砸向中國電商
公開數據顯示,4月12日,淘寶App海外下載量爲104000,而到了4月15日,這一數字達到326000,環比12日暴漲222%。其中僅iOS平臺,北美地區下載量環比12日增長了483%,歐洲則增長了439%。
這波“潑天富貴”讓中國外貿商家深有感觸。
陳巧智是淘寶女裝店“神狼大碼”的創始人。他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從4月12日開始,客服團隊每天都會接到十幾個“一看就不是中國人”的旺旺問詢消息。
“有些一看就是翻譯後的中文,有些乾脆就是英語。”陳巧智去看了訂單,發現這幾天店鋪的海外流量也在暴漲。
“美國中小買家,真的離不開中國工廠。”從事海外陽光房定製業務的阿里國際站商家熊偉平透露,就在美國加關稅的當天,一位波士頓客戶仍在給熊偉平下單,據這名客戶說,他們在東南亞等其它市場找不到“平替”,最後還是來找中國工廠。
“這位美國客戶還自掏腰包直接給我們買好了機票,讓我們去給當地滑雪度假村定製陽光房、量尺寸”。據熊偉平介紹,這個訂單最後全部拿下的話,大概有200萬美金。
“我發現原本美國老客戶的訂單並沒有下降,甚至4月以來還有新增,而且都是新買家。”熊偉平說,關稅政策發佈以來,他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到現在徹底因爲新訂單的涌入而放下心來。
出海仍然有機會
談起這波流量,深耕戶外騎行賽道的俞麗銓直言“時代不同了”。“在2019年之前,在中國的市場上基本上還是國外品牌,包括歐美、日本的,他們壟斷了國內的中高端市場。”
“但在短短數年時間,到前年開始基本上都是中國的品牌完全佔領了市場,歐美品牌都被趕出去了。”俞麗銓記得很清楚,早期,戶外運動還都是清一色的貼牌,同質化非常嚴重,只是爲了“賣貨。
正是年輕消費者對新產品、新功能、新品類非常感興趣,倒逼着國內的品牌、廠家去升級,進而提升專業度,反而在國內細分市場將大而全的國際品牌邊緣化。 “我們的產業已經悄然完成了升級,下一步大量的內銷國產品牌會往外走。”
據張寒秀透露,公司在出海初期也遭遇過關稅問題。THINKRIDER早在2020年出海初期主要做歐盟市場,大概賣了一年後,歐盟出臺了VAT增值稅,在原售價的基礎上增收20%的關稅,導致當時生意下滑。
“後面在海外備貨的時候,我們不會在一個國家備特別多,而是選擇在多個國家或者地區根據數據動態平衡。”THINKRIDER的智騎電商負責人張寒秀向記者說道,經過調整後,2024年10月-12月三個月出貨5萬臺,並帶動國內的電商平臺騎行臺品類有6倍的爆發。
據張寒秀回憶,因爲過於火爆,智騎產能一度跟不上,線上產品只能預售1個月,但是很多消費者也願意等。目前THINKRIDER今年發力的海外市場有歐洲、韓國、巴西、墨西哥等,去年的銷售業績在5000萬元左右。
至於佔比在10%左右美國業務,據張寒秀介紹,美國海外倉的貨還能賣2個月左右,銷量比較平穩,現階段並未儲備新品,而是選擇觀望一段時間。
對於當前形勢下內貿商家出海如何應對挑戰,張寒秀認爲,品牌首先要提升貨品競爭力。內貿轉外貿若僅靠貼牌,無核心競爭力易被淘汰。產品需具備差異化優勢,如獨家技術、獨特設計或價格優勢,在外觀、技術、成本方面至少佔其一。
同時,張寒秀表示,企業一定要明確銷售定位與目標市場,進而根據不同的市場選擇合適的平臺。此外,在他看來,企業還需要做好前期投資規劃,掌握好海外倉渠道,把控好尾程發貨和庫存,避免因不確定因素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