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拆遷房給女兒一套,兒子上門討回,父母當場收回,一套都不給
3套拆遷房給女兒一套,兒子帶着兒媳上門討回,父母當場收回,一套都不給
“兒多不如兒孝,房多不如心安。”
我是林素琴,退休前是社區衛生站的護士,老伴周建國是老國企的車間主任。
我們這一輩人,吃過苦、熬過窮,最看重的就是“家和萬事興”。
我們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周明遠,女兒叫周曉彤。
孩子們都成家了,日子也算過得去。
前幾年,我們老房子拆遷,分了三套安置房。
我們商量後,決定把其中一套小戶型給女兒曉彤,她和女婿在外地打工,沒房,孩子也小,確實不容易。
剩下兩套我們自己住一套,另一套打算留着養老。
本以爲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沒想到,風波從兒子家裡炸開。
那天是個週末,周明遠帶着媳婦林婉兒上門,一進門臉色就不太對。
“爸媽,我們今天來,是想談談那套房的事。”他開門見山。
我愣了一下:“什麼房?”
“就是你們給曉彤那套。我們覺得不太公平。”
婉兒接話,語氣不客氣,“我們是長子,按理說房子應該先給我們。”
我老伴皺眉:“你們不是已經有房了嗎?曉彤那邊是真沒地方住。”
婉兒冷笑:“她沒房是她自己沒本事。我們也有孩子,也要考慮將來。”
我心裡一沉,曉彤從來沒跟我們提過房子的事,是我們主動給的。
她接到房本那天還哭了,說“爸媽,我以後一定好好孝順你們。”
我試着緩和氣氛:“明遠,婉兒,這房子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看情況分配。你們日子也不差,怎麼突然計較這個?”
婉兒聲音拔高:“計較?我們是爲這個家考慮。你們要是不給,我們就只能另想辦法了。”
我聽出話裡有威脅的意思,心裡一股火蹭地竄上來。
“你們要是覺得我們偏心,那這房子我們誰都不給了。”我站起來,聲音不大,但很堅定。
老伴也點頭:“我們辛苦一輩子,房子是我們命換來的,不是你們吵來的。”
周明遠臉色一變:“爸,你這話什麼意思?”
我看着他:“意思就是,房子我們收回了。曉彤那套也不送了,三套都歸我們。你們誰也別惦記。”
婉兒氣得臉發青:“你們這是逼我們斷絕關係!”
我冷笑:“你們要是爲了房子才認我們,那這關係也不值得留。”
他們摔門而去,留下滿屋子的沉默。
第二天,我打電話給曉彤,告訴她房子暫時不送了。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媽,我理解你們。房子是你們的,我不該收。”
我聽着她的聲音,心裡五味雜陳。
一個月後,周明遠沒再來,但曉彤每週都來幫我買菜、陪我去醫院。
她從不提房子的事,只是默默做着。
有一天,我和老伴坐在陽臺曬太陽,他突然說:“素琴,要不那套房還是給曉彤吧。她心裡有我們。”
我點頭:“是啊,房子給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心裡有家。”
我們悄悄把房子重新過戶給曉彤,沒告訴任何人。她接到消息時,哭着說:“媽,我不是爲了房子才孝順你們。”
我笑了:“我們知道。”
“親情不是討來的,是養出來的。”
房子是磚頭,心纔是根。
誰把父母當提款機,最後連提款卡都沒了。
做人不能太算計,算來算去,算沒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