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臺南史蹟升格一般古物 火車站前鄭成功銅像成唯一站姿
臺南火車站前圓環矗立的鄭成功銅像由蒲添生創作,屹立近70年,此次被指定爲一般古物。(曹婷婷攝)
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邀集專家審議,近日決議新增3件一般古物爲「鎮北門門額殘碑」、「小南門門額」及臺南火車站前圓環「鄭成功銅像」。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臺南與鄭成功相關古物,都是坐着的姿態,此件是唯一「站立」的鄭成功。由於火車站前廣場即將重新規畫,交通局表示,工程期間會依文化資產相關規定,將銅像暫移他處。
臺南目前共有108組881件古物,其中國寶3組6件、重要古物14組186件、一般古物91組689件。而過去與鄭成功有關的古物,都是呈現坐着的姿勢,這件由蒲添生創作的雕像,同時也是臺灣第1座以寫實手法雕塑的鄭成功全身立像,該銅像日後也成爲楊英風爲延平郡王祠重塑鄭氏座像主要參考。
文資處指出,臺南火車站圓環前矗立的鄭成功銅像,爲蒲添生1955年雕塑,歷時19個月完成,1957年矗立於火車站前,當時揭幕時,還涌入千餘人圍觀,使得銅像成爲當時知名地標。這座銅像高260公分,面向安平登陸方向,也見證國民政府時期爲英雄塑像的時代氛圍。
配合臺南鐵路地下化,火車站前廣場將啓動改造,交通局表示,目前設計方案包含銅像設立適當空間,但工程期間因施工需求及保護銅像完整性,會先把鄭成功銅像暫移他處。
文資處提到,此次新增一般古物其中2件門額「鎮北門門額殘碑」及「小南門門額」,皆爲清領乾隆時期修建臺灣府城城門的重要歷史證物,尤其現今城牆、城門大多已毀失,扣合今年爲府城建城300年,此類門額數量稀少,正好能喚起大家重視臺灣府城存在的價值。
此外,這2件古物也與2019年指定「鎮北門門額」、「小北門門額」、「東郭門門額」、「大北門門額」一併併入「臺灣府城門額」,見證清領乾隆至道光年間城牆興建、修築歷程,與日據時期街道改正計劃,拆毀城牆史實。
此次文資處也特別爲2023年指定爲一般古物的「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人像頭部殘件」的材質正名。該頭像於2017年委託南藝大團隊進行材質相關研究,當時檢測結果爲「雪花石膏」,2024年由臺南市立博物館重新透過新科學儀器檢測,確認是大理石,爲避免造成一般大衆誤解,遂公告變更材質爲「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