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上了72堂安全課 從幼兒園教師到“警察老師”

本報訊(記者 方方 通訊員 費荻)在太倉市實驗小學的操場上,開學季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校園,一場名爲“開學安全盲盒”的特別課程,拉開了“少年警校”的新學期序幕。教官是太倉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勤務指揮室民警陶桉檸,參加公安工作剛滿3年的她還有着另一個身份——派出所關愛工作站成員、最受轄區孩子們歡迎的“警察老師”。

長着一張娃娃臉的陶按檸今年29歲,進入公安隊伍之前的她曾是一名幼兒園教師,5年的從教時光讓她不僅有着一顆喜歡孩子的童心,也在與孩子打交道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城中派出所位於太倉的老城區,多所學校集中於此,因此與孩子有關的家庭、校園等矛盾糾紛警情也屢見不鮮。“許多家庭矛盾和校園糾紛背後都隱藏着孩子深層次的心理問題。”陶桉檸說。

3年的基層公安工作讓她認識到,只有從孩子心理根源上着手,才能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那麼,能否利用自己的專業背景結合公安工作實踐,做一些嘗試?從教經歷告訴她,傳統的說教方式往往難以引起孩子的共鳴,所以,陶桉檸再次拿出了“看家本領”——爲孩子們定製安全宣防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 學中玩。

她帶着孩子們在反詐飛行棋裡破解“免費皮膚”陷阱,在“校園隱患偵探賽”中實地測繪校園隱患點,用AED訓練機唱着自編心肺復甦兒歌。在精心設置的“友誼修理鋪”遊戲中,她把學生矛盾寫成“故障單”,讓雙方戴上卡通工裝帽,用“傾聽扳手”交換心事,拿“道歉螺絲”修補關係。這些充滿童趣的“遊戲方案”,都源自陶桉檸的“錯題本”,她收集了3年間轄區涉未成年人警情,將詐騙、走失、意外傷害等真實故事,轉化成教學課程、調解“話術”、心理疏導案例等。

“遊戲是打開心門的鑰匙,但鑰匙孔後的風景需要共同守護。”每月一次的“護苗聯席會”上,陶桉檸和學校心理老師、駐校社工一起復盤校園風險點,以“遊戲破冰+系統護航”的模式實現全時守護。陶桉檸還設計出“解憂樹洞機”,讓孩子們匿名投遞煩惱,由“三位一體”小組分類解決。一次,箱子裡收到一張畫着黑雲的紙條,附言“爸媽天天吵架”,陶桉檸多方瞭解後,聯繫家庭調解員上門做工作,3個月後,孩子寄來新畫:烏雲裂開,透出一縷陽光。

在陶桉檸的實踐下,“遊戲互動”催生着令人驚喜的化學反應,一些佩戴徽章的小小身影開始活躍在校園各個角落——課間巡查消防通道的 “安全特工隊”,放學時舉着笑臉牌的 “交通指揮官”,還有自發組建的“校園調解團”。去年冬天,學生陳果發現奶奶手機裡的“專家問診”App要求轉賬,立即想起課堂上提到的“三不原則”,不僅刪除了軟件,還帶着奶奶來到派出所“補課”。家長們也表示,自從參加了“少年警校”的課程, 孩子們不僅變得更加懂事,還主動承擔起了家庭中的安全責任,成爲了家中的“小安全官”。

3年來,“小陶老師”累計授課72場,覆蓋學生8100餘人,精準幫扶15人次,涉校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42%,校園反詐知識知曉率提升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