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不買美國石油 陸自沙烏地阿拉伯進口量創2年來新高
3個月不買美國油,中國大陸自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進口量創下2年來新高。(達志影像)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11日,路透援引5名貿易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量將在8月達到2年多來的最高水平。從中國煉油商的分配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8月將向中國運送約5100萬桶原油,日均165萬桶。全球能源市場數據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這一供應量較7月增加了400萬桶,爲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石化8月將接收更多原油。這家亞洲最大煉油商在第二季完成多家工廠的維護後,正逐步提升加工產量。其他中國煉油商獲得的原油分配量與上月持平。截至目前,沙烏地阿美與中石化暫未對此置評。
報導指出,沙烏地週日宣佈上調8月對亞洲及歐洲買家的原油售價,每桶漲幅超1美元。此舉一方面源於沙烏地國內原油需求預計上升,另一方面也因中國原油消費的潛在增長。
6月因伊朗與以色列衝突引發現貨市場溢價攀升後,亞洲煉油商也向中東產油國申請增加8月和9月的長期原油供應量。
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解除此前的自願減產措施,達成協議擬在8月增產54.8萬桶/日。沙烏地對華原油供應增加也與此相關。
與此同時,美國的原油出口形成巨大反差。據美媒彭博社7月3日報導,中國已經連續3個月沒有購買美國原油,這是2018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零採購」期。
根據3日公佈的美國官方調查數據,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5月沒有購買任何美國原油,與3月和4月的情況一致。失去中國賣家的美國海外原油銷售量暴跌至2年來的最低水平。
報導稱,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而言,這無疑是一重打擊。因爲這些生產商一定程度上依賴向海外出口石油來維持其運營,並避免美國國內市場出現原油供應過剩的情況。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生產商還需要面對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價格跌破每桶70美元,以及OPEC表示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解而考慮恢復部分原油產量的壓力。
隨着沙烏地試圖從美國頁岩油廠商手中奪回市佔率,OPEC及其盟友宣佈將恢復產能,全球石油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有美媒還提到,與此同時,當地時間7月2日,美方撤銷了對華乙烷出口限制。但乙烷貿易的恢復也並未給美國原油生產商帶來多少慰藉。除非美中關係緩和或油價上漲,否則美國頁岩油生產商仍將面臨艱難處境。
6月25日,被問到美國總統川普希望中方購買美國石油的發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採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