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策略奏效 臺中清明火警燃燒面積驟減97%

東勢第二公墓進行除草集中清運。(圖/臺中市府)

每年清明期間,墓地火警頻仍,危及民衆生命財產安全,也讓打火弟兄疲於奔命。臺中市啓動「全面除草清運、科技防火、低碳祭祖」3大策略奏效,今年火警僅80件,燃燒面積更較2023年驟減逾97%,雙雙創下歷年新低,有效降低空污與公安風險。

割除後雜草集中清運處理。(圖/臺中市府)

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清明掃墓前夕,臺中市府針對轄內公墓進行除草作業,以往例行割草,將雜草就地堆放,反而造成火災隱患。近3年增加經費,每年編列4600萬元進行除草,並清運割下的雜草,火災延燒面積大幅減少。

根據統計顯示,今年元宵節至清明節期間,臺中墓地延燒面積驟降至僅1萬1650平方公尺,較前年45萬59平方公尺驟減逾97%,公墓火警案件也下降至80件,雙雙創下歷年新低。

消防局在各公墓駐點派駐消防車提供小水袋,並提醒民衆注意用火安全。(圖/臺中市府)

此外,消防局於墓區主要道路派駐消防水車,並備有小水袋供民衆撲滅餘燼,同時透過消防安全駐點,加強巡邏防火;另運用空拍機科技巡查,監測潛在火災風險。環保局也在特定公墓架設AI智慧判煙系統,全天候自動偵測煙霧,不定時出動無人空拍機巡航稽查,加強巡防與違規取締。

納骨堂塔設置紙錢集中區。(圖/臺中市府)

吳世瑋進一步說明,爲減少燃燒紙錢引發火災與空污,市府在轄內152處公墓設置199處紙錢集中點,提供「祭祀疏文」供民衆書寫,祭拜後與紙錢一併集中,由清潔隊集中清運至「焚化專爐」處理,並於煉化前舉行祈福儀式。

另外公立納骨塔也推行「香不入塔」、汰除金爐,鼓勵紙錢集中燒或以功代金,也提供線上祭祀服務,兼顧傳統禮俗與低碳永續,營造安全環保的綠色祭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