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育兒藏隱憂?信誼調查:過度使用恐削弱幼兒8大能力

信誼基金會「2~8歲遊戲行爲與發展現況大調查」發表,信誼基金會營運長廖瑞文(後右3)、數位長陳信宏(後右2)與心理專家一起呼應在遊戲中看見孩子。(信誼提供)

在數位產品已成育兒日常的今日,家長若未妥善控管3C使用,恐對孩童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信誼基金會今(7)日最新公佈「2至8歲遊戲行爲與發展現況大調查」指出,超過6成孩子使用3C設備,逾半數每日玩數位遊戲超過30分鐘。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在「毅力」、「責任感」、「專注力」等關鍵能力上的表現,普遍低於3C使用較少或未使用者。

本次調查針對全臺9981名幼兒家長進行,深入瞭解孩子在家中的遊戲行爲與能力發展的關聯性。結果顯示,遊戲對孩子成長具關鍵影響,能培養信心、主動學習力、團體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若3C使用時間過長,恐悄悄削弱孩子的專注、毅力與關懷力等發展。

調查特別針對八項能力與遊戲行爲進行對照分析,透過家長觀察發現,孩子在遊戲中展現最明顯的能力依序爲:信心、團體合作、主動性、解決問題、責任感、毅力、關懷與專注力。這些能力的展現與遊戲時間和頻率呈正相關,且隨着年齡增長愈加明顯。

在遊戲過程中,陪玩的對象也至關重要。除了父母,手足與友伴同樣是孩子能力發展的重要資源。調查發現,平日與手足或友伴互動超過5次的孩子,其八項能力表現普遍優於互動頻率較低者。然而,調查也顯示,有高達45%的孩子平日在家幾乎沒有友伴遊戲經驗,顯見獨生子女比例逐漸上升。

3C裝置普及,許多家長將其作爲安撫工具或育兒輔助。然而研究指出,3C使用時間過長會擠壓親子共玩的時光,間接降低孩子透過遊戲培養能力的機會。儘管部分家長設有使用規則,若父母本身是重度3C使用者,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爲明顯。

信誼基金會呼籲,遊戲不只是玩樂,更是孩子能力養成的起點。家庭應訂定合理的3C使用規範,重視遊戲品質勝於時間長短。陪伴孩子「好好玩」,是促進學習與社交力發展的關鍵,也讓家庭成爲孩子成長最強而有力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