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女子罹患易轉移、復發的「三陰性」乳癌 先期化療協助擊退癌細胞
陳以涵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接受先期性化學治療的效果比其他類型乳癌好。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37歲吳姓女士因觸摸到左乳房出現腫瘤前往乳房外科就醫,超音波檢查顯示她的左乳房外上方有一個不規則腫瘤,再以粗針切片檢查,確診爲三陰性乳癌。幸好電腦斷層及正子攝影顯示並無淋巴或遠端轉移情況,因此先安排接受6次先期性化學治療,等腫瘤明顯縮小後再以手術切除。術後病理化驗顯示,腫瘤細胞已完全消失,也沒有淋巴轉移,顯示接受治療後,病理檢查中沒有找到任何癌細胞或腫瘤組織,整體治療非常成功,目前持續門診追蹤。
大千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以涵表示,三陰性乳癌是一種乳房惡性腫瘤,約佔所有乳癌的8%至15%。它的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爲陰性,且對傳統的荷爾蒙治療或HER2標靶治療無效,因此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她指出,三陰性乳癌的5項特點包括髮病年齡較輕,多數小於40歲;抑癌基因(BRCA1、BRCA2)突變機率較高,約佔25%,而一般乳癌病人約爲2%;細胞分化惡性度較高;容易有淋巴結轉移;有較高的機會轉移和復發。
陳以涵指出,目前許多臨牀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病人如果接受先期性化學治療,也就是在手術前先做化學治療,效果會比其他類型的乳癌好,特別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表示接受治療後,病理檢查中沒有找到任何癌細胞或腫瘤組織。透過先期性化療,將原本在手術後做的輔助性化療提早至術前執行,在化療的同時觀察腫瘤大小的變化,可確認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如果能在先期性化療後達到病理完全反應,預後會比較好,否則容易發生癌細胞復發和轉移,建議要再追加化療或標靶藥物作爲輔助性治療。
先期性化學治療能幫助醫師掌握病人的治療成效,不僅有較高的機會保留乳房,還有助減少復發、轉移的風險,提高三陰性乳癌病人的治癒率及存活率。但要注意的是,接受先期性化療的病人,較可能因爲免疫力下降,容易有術後傷口感染或是癒合不良的風險。
陳以涵表示,一般乳癌在腫瘤切除手術後再接受輔助性化療,是無法立即觀察藥物的成效,而是在一段時間(如2至3年)後再追蹤是否有復發轉移,才能知道藥物有無效果。對容易復發及轉移的三陰性乳癌,如果能透過先期性化療,瞭解藥物治療對癌細胞的效果,就能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進而恢復健康的人生。
女子檢查發現有不規則腫瘤(紅圈處),經先期性化學治療及手術後,腫瘤細胞已完全消失。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陳以涵醫師建議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接受治療,及早恢復健康人生。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