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歲快遞員熱射病離世,快遞員、建築工人等羣體的生存困境

高溫下的生命警示:37歲快遞員熱射病離世背後的勞動者權益之困 悲劇瞬間:40℃高溫下的最後一次派送

2025年7月10日,河南信陽的地表溫度突破55℃。37歲的快遞員李明(化名)像往常一樣清晨6點到崗,分揀、裝車、配送,直到中午12點才拖着溼透的工裝回家。家屬回憶,他當時頭暈噁心,僅喝了半瓶冰飲料便又匆匆出門——"還有幾單沒送完,超時要罰款"。下午2點,他暈倒在電動車上,口鼻出血,傍晚6點被路人發現送醫時,體溫已達42℃,最終因多器官衰竭離世。醫生診斷爲勞力性熱射病,一種死亡率高達50%的致命性急症。

這不是孤例。同期武漢一名73歲老人因捨不得開空調中暑昏迷,溫州卡車司機在41℃車廂內失去意識。國家疾控中心數據顯示,2025年6月以來全國熱射病病例達127例,較去年激增215%,其中戶外勞動者佔比68%。

致命中暑:被低估的"高溫殺手"

"熱射病不是普通中暑,是身體散熱系統的徹底崩潰。"北京急救中心專家賈大成指出,當核心體溫超過40℃,大腦、肝、腎等器官會像"被煮熟"般衰竭。李明的悲劇中,從不適到死亡僅6小時,而黃金搶救時間僅有30分鐘。

儘管《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日最高氣溫40℃以上應停止室外作業",但記者調查發現:

悲劇發生後,河南省總工會緊急推行"高溫熔斷機制",氣溫超38℃自動暫停非緊急派單,信陽市計劃增設50個"清涼驛站"。但根本性改變仍需多方合力:

夜幕降臨時,信陽的快遞網點依舊燈火通明,但分揀線旁多了幾臺工業風扇。李明的電動車停在角落,車筐裡還放着未送完的包裹。這個夏天,我們收到的每一份快遞背後,都是勞動者用健康換來的速度。正如急診醫生所言:"我們不怕忙,只怕晚——晚一步,就是一條人命。"

當極端高溫成爲常態,如何讓制度真正爲勞動者撐起"遮陽傘",讓"高溫不作業"從紙面規定變爲生存底線,是這個夏天留給社會的沉重命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