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場開工通車、治好「麻糬山」 趙興華、蔡衛勇公路節雙領獎

▲公路節60週年今舉辦慶祝活動和表揚頒獎。(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今天(1日)是公路節60週年,公路局表揚16位基層英雄與78個傑出機關。明天將退休的高公局長趙興華,任內主持36場開工通車典禮,今任內最後一天代表高公局領取「公路建設卓越獎」。在阿里山公路深耕26年、成功解決「麻糬山」地滑難題的公路局雲嘉南分局科長蔡衛勇,也獲頒「傑出基層主管獎」。

爲因應日益發展的道路交通需求,政府着手製定《公路法》,並於民國49年7月1日正式施行。這部法規不僅規範公路的設計、經營、營運與管理,更是臺灣邁向現代交通體系的重要里程碑,在民國54年內政部覈定以公路法的施行日訂爲公路節,今年適逢公路節60週年,今(1日)舉辦「公路節60週年慶祝活動」表揚16位爲臺灣建設貢獻的公路基層人員,以及78個機關團體。

其中爲交通貢獻30多年、任內帶領團隊總共完成了36場開工、通車典禮高公局長趙興華明天將退休,今天任期內最後一天,也代表高公局獲頒「公路建設卓越獎」,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今天是公路節,也是趙興華局長公職生涯最後一天,他30多年的努力對交通貢獻很多,曾任公路局長,也是史上任期最長的高公局長。

▲公路節60週年頒獎,右1爲高公局長趙興華、中爲交通部長陳世凱、左1爲公路局長陳文瑞。(圖/記者李姿慧攝)

陳世凱說,他今天與趙興華前往視察國1五股交流道工程時,在體感溫度40度的炎熱天氣下戴工程帽,趙局長談起說這是高公局20年來最艱困工程,流着汗卻嘴角上揚,口氣是驕傲的,許多重大工程都是用交通人用體力、汗水和堅持換來的,這就是交通隊最令人動容的地方,也是最珍貴的價值。

在阿里山公路深耕26年、成功解決地滑難題的公路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科長蔡衛勇,也獲頒「傑出基層主管獎」。蔡衛勇說,阿里山公路五彎仔早期當地稱「麻糬山」,地質條件差,過往遇颱風就會地層滑動或崩落,最嚴重時每年地滑約20多公分,曾是危險路段,爲解決地滑問題,委外地質探勘後進行整治,完成8口大口徑集水井,導排深層地下水,歷經20多年努力,地滑迄今僅2毫米。

▲公路局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科長蔡衛勇獲獎。(圖/記者李姿慧攝)

具大地工程專業的蔡衛勇爲臺中人,爲解決阿里山公路地滑問題,在阿里山蹲點深耕26年,即便曾後來調任到雲嘉南區養護工程分局,但隨後又調回阿里山工務段投入整治工作,如今五彎仔擺脫危險路段名單,他欣慰表示,去年凱米颱風降雨量達到1800毫米,算是歷年最大,但該五彎仔路段挺過了,雖有些邊坡落石,但道路路基安全是沒問題的。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公路節60週年,不僅對過去成就回顧,也是重要里程碑,回顧這60年臺灣公路從開山闢路、翻山越嶺打通道路,現在四通八達的便捷路網,靠的是無數前輩同仁用汗水、堅持和努力,一步一腳印打拼出來,他要代表交通部和國人,對投入建設的公路人致敬。

▲交通部長陳世凱。(圖/記者李姿慧攝)

陳世凱表示,一項偉大的工程,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完成,而是無數專業與堅持的團隊合作成果。以南橫工程爲例,從今日的工程角度回頭看,當年許多陡峭山壁連機具都無法進入,許多同仁在烈日與寒風中,用兩條繩索吊掛在峭壁上如蜘蛛人般作業,甚至在300公尺高的懸崖邊吃便當、寸步寸進地完成施工。近年屏鵝公路電纜地下化工程,更在極短時間內完成141公里的艱鉅任務。這些工程不是在舒適圈中完成的,而是靠第一線夥伴們一起撐起來的奇蹟。

中華民國道路協會理事長、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公路系統在經濟發展扮演關鍵角色,串起路網、人民便利性和產業命脈,民國34年公路局管養1166公里道路,現在管公路成長5倍,已有5393公里,民國67年南北國道通車,迄今國道路網成形,未來將展望智慧運輸和永續發展願景,臺灣公路走過60年,將迎向下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