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清華學霸三戰高考!放話衝720分,網友吵翻天
你見過最倔的人能倔成啥樣?今天是高考倒計時100天,那個叫李龍的35歲大哥對着鏡頭立flag:"再刷100千套卷子,36歲清華見!"這話要是普通高中生說的,可能大夥兒就點個贊划過去了,但這位老哥的身份實在特殊——他可是正兒八經的清華畢業生,十年前就揣着名校文憑闖蕩社會的主兒。更絕的是,去年他剛以626分重考失敗,今年又頂着"社會人"的身份殺回高考戰場。評論區裡吵得那叫一個熱鬧,有人拍着大腿說這纔是真漢子,有人翻着白眼罵他佔着茅坑不拉屎,要我說啊,這事兒可比電視劇精彩多了。(源自九派新聞等媒體)
先說說這大哥到底圖啥。按他自己的說法,當年考清華那會兒是家裡人的主意,明明心裡揣着個白大褂的醫生夢,結果被清華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了。後來雖然也混得不錯,房子車子票子樣樣不缺,可午夜夢迴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去年他高調宣佈備戰高考,結果考場作文差兩行沒寫滿,物理題做得手抖心慌,最後分數卡在尷尬的626分。要換作普通人,可能早就灰溜溜認命了,可他偏不,愣是繼續備考,今年放話要衝720分。這劇情聽着像不像武俠小說裡走火入魔的高手?要我說,這年頭能把高考玩成連續劇的,除了那位考了十幾年的唐尚珺,估計就數這位清華老哥最拼了。
不過網友可不都是看熱鬧的。有人翻出他去年查分時眼眶發紅的視頻,說看得鼻子發酸:"35歲還能爲夢想較勁,這不比那些天天躺平的年輕人強?"可轉頭就有人潑冷水:"都清華畢業了還跟十八歲小孩搶名額,這不是欺負人麼?"更損的評論直接開懟:"有這三套房的家底,捐個實驗室說不定早當上名譽教授了,折騰啥高考啊!"其實大夥兒吵來吵去,說到底還是被戳中了心裡那根刺——這年頭連清華學霸都活得這麼擰巴,普通人還怎麼混?
這事兒最魔幻的地方在於,它把中國教育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痛點全給曬在太陽底下了。你說高考公平吧,可一個掌握社會資源的成年人,和寒窗苦讀的毛頭小子站在同個起跑線上,這事兒本身就透着股荒誕勁兒。再說應試教育,這位清華高材生去年考場上犯的低級錯誤,活脫脫就是部黑色幽默劇——原來考試機器也有死機的時候。更扎心的是他那句"學習能力和考試能力是兩碼事",這話從清華學霸嘴裡說出來,簡直就像學霸突然承認自己考試全靠蒙。
筆者倒覺得這事兒吵得越兇越好。你看那些說他作秀蹭流量的,罵他浪費教育資源的,誇他活出自我的,本質上都在問同一個問題:人這輩子到底能不能重新開局?都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獨木橋,可當有人真把這座橋走成循環賽道的時候,整個社會的認知系統就開始卡殼了。那些說"35歲還考不上就別考了"的人,和當年勸他放棄學醫的親戚,骨子裡不都是同一種思維嗎?
說到底,李龍“三戰清華”就像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教育體系裡那些沒解開的死結。當"終身學習"四個字天天掛在熱搜上,真有人辭職啃書本的時候,看客們反而慌了神。這事兒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俄羅斯方塊,你以爲堆得整整齊齊就能通關,結果人家反手給你來了個花式旋轉。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準備好接住這個旋轉方塊了嗎?還是說非要等到方塊堆到天花板,纔想起來該更新遊戲版本?
最後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甭管您站哪邊,至少得承認這大哥夠膽。在這個動不動就勸人"認清現實"的時代,有人偏要跟現實掰手腕,這事兒本身就挺帶勁。就像評論區有句話說得妙:"人家花自己的錢復讀,礙着誰了?總比那些天天喊着躺平,轉頭逼孩子考清北的家長強吧?"要我說啊,教育這事兒最怕的不是有人較勁,而是所有人都早早認了命。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