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程序員凌晨倒在廁所,長期熬夜竟致腦梗!“喝水都要練習半個月”

凌晨兩點,35歲的程序員老林(化名)像往常一樣熬夜寫代碼後準備洗個澡。剛走進洗手間,他忽然感到眼前發黑,整個人撲倒在地上,半邊身體怎麼都動不了,嘴巴張了幾次,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他妻子聽見動靜跑來,只見他眼神呆滯,口角歪斜,連名字都說不清。妻子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緊急送往醫院治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黃曉鬆主任醫師說:“這是腦梗,得立刻溶栓。”

腦梗,又叫缺血性腦卒中,本質上是“腦子的血管堵了”。正常的腦組織一刻都離不開血液供應,如果某段血管突然被血栓堵住了,遠端的神經細胞就會像“斷電”一樣迅速壞死,甚至導致永久性殘疾。越早開通血管,救回的腦細胞就越多。就像城市主幹道忽然塌了,一分鐘都不能等。

黃曉鬆主任醫師分析:老林的情況非常典型,他身體胖、應酬多、抽菸、喝酒、長期熬夜、動得少,雖然年紀輕,但“體檢從來不過關”,每年公司查出血脂高、血壓偏高,他都一笑而過,“還年輕呢,不礙事。”而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腦子反應快着呢,哪像我爸那樣老年癡呆。”

然而,腦子真的不是“熬得住”的地方。它的血管極細、極脆弱,尤其在壓力大、代謝紊亂的狀態下,極容易形成斑塊,一旦有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哪怕只堵住幾分鐘,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很多人誤以爲腦梗只會發生在七八十歲的老人身上,其實近年來中青年發病的比例正在悄悄上升。像老林這樣的人,身體早已拉響了警報:頭暈、說話不利索、手腳偶爾發麻,甚至只是平衡感下降、打字變慢,都是可能的信號。但遺憾的是,我們太容易忽視這些“不疼不癢”的症狀,直到真的“躺下了”才追悔莫及。

幸而搶救及時,老林被送到醫院後在黃金時間內完成了靜脈溶栓治療,後期還進行了血管造影和康復訓練,幸運地保住了大部分語言和運動功能。可這次“倒下”的代價,也讓他不得不重新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的左手,連喝水都要練習半個月。“我原以爲中風是退休以後纔要擔心的事。”在病牀上,老林後悔莫及。

黃曉鬆主任醫師提醒: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預防腦梗,從年輕開始。不管您現在有沒有症狀,只要長期處在“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狀態,抽菸喝酒多、熬夜嚴重、缺乏運動,就已經走在“堵”的路上了。如果您已經有輕微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語言含糊,哪怕只是幾分鐘也別大意。及時去醫院做顱腦影像檢查、心腦血管評估,很多嚴重的腦梗死其實都可以提前發現、提前干預。

通訊員趙益貞 羅丹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