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件稀世典藏亮相!BVLGARI 攜手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與妹島和世 開啟日本最大規模回顧展
圖片來源/Bvlgari
近十年來最大的寶格麗 BVLGARI 回顧展「BVLGARI KALEIDOS – 寶格麗萬花筒:色彩、文化與工藝」正式於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登場。作爲百年頂級珠寶品牌寶格麗 BVLGARI,以經典蛇頭聞名全球,而在經典蛇頭之外,彩寶與鑽石的表現、工藝上也同樣精湛與傳奇。
圖片來源/Bvlgari
「BVLGARI KALEIDOS – 寶格麗萬花筒:色彩、文化與工藝」以色彩爲媒介,展現寶格麗典藏系列與重要私人收藏的近 350 件珠寶作品,從品牌創立至今,強調義大利與日本之間深厚的文化情誼與對藝術的熱愛。三位當代女性藝術家:拉臘·法瓦雷託、森萬里子與中山晃子,以各自獨到的視角詮釋色彩之美,與珠寶之光交織出萬花筒般的創意世界。透過影片、互動空間與藝術對話,觀衆得以沉浸於寶格麗的色彩美學,探索珠寶與貴金屬中隱含的精緻工藝與情感意涵。展名 Kaleidos 源自希臘文 kalos(美麗)與 eidos(形式),象徵美學與創意交相輝映的旅程。展覽於 9 月 17 日至 12 月 15 日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NACT) 展出,亦是十年來首次獲義大利駐日大使館支持的盛事。
(中)寶格麗全球總裁 Jean-Christophe Babin、(左一) 寶格麗典藏策展總監 Gislain Aucremanne、(左二)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策展人宮島綾子(Ayako Miyama)、(左三) 日本藝術家森萬里子 (Mariko Mori)、(右) SANAA 建築事務所代表西澤立衛 (Ryue Nishizawa)、(右一) SANNA建築事務所代表妹島和世 (Kazuyo Sejima)、(右二)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總監逢阪惠裡子 (Eriko Osaka)。 圖片來源/Bvlgari
圖片來源/Bvlgari
色彩革命:寶格麗的彩寶藝術
寶格麗以色彩傑作聞名,是唯一將色彩本身昇華爲藝術形式的頂級珠寶品牌。自創立以來,彩色寶石便成爲其設計核心靈感,創辦人 Sotirio Bulgari 的早期作品中已隱約可見對豐富色彩的熱愛。然而,真正掀起劃時代「色彩革命」的,則是在 20 世紀的寶格麗。
20 世紀初,頂級珠寶仍以鉑金與單色寶石爲主,風格保守;二戰後,義大利逐漸成爲色彩革新的重鎮。1950 年代,寶格麗率先將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與鑽石搭配黃金,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鮮明組合。同時,品牌大膽使用過去被視爲「半寶石」的材質,如紫水晶、黃水晶與綠松石,賦予其全新的美學價值。配合寶格麗經典的蛋面切割工藝,色彩的張力被髮揮到極致。這份對色彩的執着,不僅成爲品牌鮮明的風格標誌,也奠定了寶格麗「彩寶藝術大師」的美譽。
圖片來源/Bvlgari
寶格麗典藏策展總監 Gislan Aucremanne表示:「140 多年來,寶格麗始終秉持大膽前衛的美學理念。對我們而言,色彩絕非附庸裝飾,而是品牌的靈魂印記。以色彩作爲主題策劃展覽,不僅是順理成章,更是勢在必行。憑藉純熟技藝與對寶石的敏銳眼光,品牌總能夠像畫家一般,以神來之筆,將珠寶幻化爲光影、情感與羅馬精神的具體象徵。寶格麗,是當之無愧的色彩藝術大師。」
圖片來源/Bvlgari
三大篇章,沉醉於寶格麗的色彩旅程
此次典藏回顧展分爲三個沉浸式篇章,層層揭示寶格麗的色彩革命。
第一篇章:色彩的科學
以科學視角探討色彩效果,展現寶格麗經典珠寶中色調交融的視覺張力。展品包括一條可追溯至 1940 年、鑲嵌鑽石的黃水晶手鍊,黃金與鉑金材質交織,首次於義大利以外亮相;手鍊上的寶石呈現多層次橙金色澤,宛如羅馬落日餘暉。另一件約 1954 年的鉑金手環,鑲嵌蛋面切割藍寶石與紅寶石,搭配耀眼鑽石,呈現品牌標誌性的紅藍對比,突顯寶石深度與光澤。本篇章還展出一套祖母綠、紫水晶、綠松石與鑽石的項鍊耳環套組,展現寶格麗對色彩的無限創意。
BVLGARI Heritage 典藏系列:(左)黃水晶與鑽石手環,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40年、(中)祖母綠、紫水晶、綠松石與鑽石項鍊 ,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68年、(右)藍寶石、紅寶石與鑽石手環,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54-1955年。 圖片來源/Bvlgari
第二篇章:色彩象徵
探索色彩的文化寓意與情感象徵,呈現意義與情感如何透過珠寶傳達。展品亮點包括品牌少見的玉石珠寶,以及傳奇「七大奇蹟」鉑金項鍊(約 1961 年),鑲嵌七顆豐碩祖母綠並以鑽石烘托光彩。此作曾爲義大利影星莫妮卡·維蒂與珍娜·露露布莉姬妲所配戴,並曾爲 Invernizzi 家族私人收藏。自十年前最後一次於東京展出後,如今重新迴歸寶格麗典藏系列,再現歷史風華。
BVLGARI Heritage典藏系列Seven Wonders七大奇蹟祖母綠與鑽石項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61年。 圖片來源/Bvlgari
BVLGARI Heritage典藏系列:(左)Serpenti黑色琺瑯與鑽石項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70年、(中)Chandra瓷、紅碧璽與綠碧璽項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94年、(右)Naturalia Marina彩寶與鑽石項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91年。 圖片來源/Bvlgari
第三篇章:光之力量
聚焦寶格麗如何透過色彩營造光影變化,特別是金、銀等反光金屬材質,以及彩鑽與珍珠的運用,將觀展體驗推向顛峰。焦點展品包括 1969 年的黃金長項鍊,可靈活轉換爲手環,鑲嵌紫水晶、綠松石、黃水晶、紅寶石、祖母綠與鑽石,色彩斑斕,呼應萬花筒般的主題意象。另一亮點爲約 1978 年的 Serpenti 晚宴包,結合三色金屬、絲線與鑽石鑲嵌,展現「Melone 包款」的傳奇設計與寶格麗在金飾藝術上的卓越工藝與獨到美感。
BVLGARI Heritage 典藏系列:(左)Serpenti Melon晚宴包,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78年、(中)彩寶與鑽石項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69年、(右)Monete Tubogas古幣頸鍊,創作時間約爲西元1974年。 圖片來源/Bvlgari
色彩藝術:珠寶與當代藝術的交響
色彩一直是藝術靈感的澎湃泉源,無論畫家、雕塑家,抑或珠寶匠人與工藝大師,都透過色彩傳達情感,描繪多姿多彩的世界。本次展覽彰顯寶格麗在珠寶設計中對色彩的探索與追求,其大膽而飽滿的風格不僅在珠寶界樹立新典範,也啓發跨領域的藝術創作。特展特別邀請三位當代女性藝術家 —— 拉臘·法瓦雷託 (Lara Favaretto)、森萬里子 (Mariko Mori)、中山晃子 (Akiko Nakayama) —— 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呈現新作,爲色彩之旅注入深遠意義,探索色彩帶動轉變與感知的力量。
日本藝術家中山晃子於「Bvlgari Kaleidos」展出的動態裝置藝術作品〈Echo〉。 圖片來源/Bvlgari
拉臘·法瓦雷託專爲展覽打造的裝置藝術《Level Five》,以旋轉彩色洗車刷爲主題,將工業元素化爲柔軟雕塑,融合律動、節奏與色彩能量,營造催眠般的視覺冥想,模糊人工與自然的界線。森萬里子的《Onogoro Stone III》汲取日本古老神話中磐座聖石的意象,結合未來主義材質與極簡美學,構築出一方冥思空間,以色彩與形式的象徵力量,傳達個人領悟與普世共鳴,帶領觀者進入關於世界起源的沉浸式體驗。中山晃子的動態裝置《Echo》透過水、聲音與礦物顏料的交融,形成瞬息萬變的「具生命的畫作」,如同自然、物理與藝術交織的光影盛宴。其作品與寶格麗一件創作於 1969 年的絢麗長項鍊相呼應,共同演繹色彩在無常變化中所蘊藏的短暫卻永恆之美。
日本藝術家森萬里子於「Bvlgari Kaleidos」展出裝置藝術作品〈Onogoro Stone III〉。 圖片來源/Bvlgari
義大利藝術家Lara Favaretto於「Bvlgari Kaleidos」展出裝置藝術作品〈Level Five〉。 圖片來源/Bvlgari
義大利與日本在藝術之路的邂逅
展覽空間由寶格麗攜手日本 SANAA 工作室的妹島和世 (Kazuyo Sejima) 與西澤立衛 (Ryue Nishizawa),以及義大利 Formafantasma 工作室共同設計,展現義大利與日本在藝術與設計上的共鳴。靈感源自古羅馬卡拉卡拉浴場的馬賽克,以曲線、透亮材質與層疊色彩鋪陳寶格麗文化底蘊;走入展場,觀者彷彿步入繽紛色彩的旅程。Formafantasma 設計的獨立展示櫃則呈現寶格麗典藏系列,突顯品牌在羅馬傳統與日本美學間的創意共鳴。
圖片來源/Bvlgari
SANAA 工作室表示:「我們希望在展覽中創造光影交錯、色彩流動的空間,引導觀衆探索寶格麗的工藝與文化,同時以藝術搭建義大利與日本之間的橋樑。」展覽靈感來自卡拉卡拉馬賽克與東京街頭的銀杏葉,多元元素演繹萬花筒般的故事與情感。
展覽由兩件典藏作品揭開序幕,象徵對工藝的奉獻與對美學的堅持:以羅馬神廟爲造型的黃金紙鎮,鑲嵌青金石、縞瑪瑙與鑽石;搭配黃金圓形胸針,點綴珍珠母貝、彩色琺瑯與鑽石,展現寶格麗對材質與色彩的運用。
圖片來源/Bvlgari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資深策展人宮島綾子表示:「寶格麗自羅馬汲取靈感,同時擁抱世界各地文化,將其融入珠寶創作。典藏回顧展提供機會,透過色彩這一最具表現力的語言,感受寶格麗的創意與文化深度。」
圖片來源/Bvlgari
※本文由《名門薈》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