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億大動作!國家力挺科技創新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2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召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座談會。會議透露稱,截至目前,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已實現18個試點城市簽約全覆蓋,簽約金額超過3500億元。

對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下一步的發力方向,會議強調了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對於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重要意義,稱要“通過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科創企業發展”。

“耐心資本”生態初現

自2024年9月,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作爲穩經濟增長一攬子增量措施出臺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迅速響應,已實現18個試點城市簽約全覆蓋,簽約金額超過3500億元;認真落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要求,撬動社會資金參與試點,探索形成了一批良好做法,基金設立、募資和項目投資等各項工作順利有序推進,取得積極成效。

在上述會議中,工銀投資、農銀投資、中銀資產、建信投資、交銀投資等五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介紹了股權投資試點工作情況和成效,並就優化試點政策提出意見建議。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在試點過程中,五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積極儲備項目。

工銀投資方面在2024年年底透露稱,彼時該公司已儲備對接百餘個優質科創項目,重點覆蓋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期,中銀資產亦表示,該公司已儲備優質科創企業項目超過100個,重點覆蓋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賽道,並完成多個項目的立項和投資審批。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記者,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工作,通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開展內部投貸聯動業務,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首先,有助於促進內部投貸聯動發展。內部投貸聯動協同效率較高,風險偏好容易統一,通過內部投貸聯動,將更好地爲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和債權融資服務,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科技金融發展。

其次,對大型商業銀行而言,通過內部投貸聯動,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服務更多科技型企業,長期看將有效改善客戶結構和業務結構,獲得多元化的收入,減緩淨息差收窄的壓力,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

最後,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將充分發揮大型商業銀行資金雄厚、客戶資源豐富、產品體系完善等優勢,促進資金加速向新質生產力流動,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激活社會資本助力創新

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對於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民營企業的重要意義。通過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吸引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會議提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要進一步練好內功,持續積累投資經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發揮自身特色,豐富產品和服務,形成專業優勢,推進更多項目落地,促進試點工作走深走實。

“除了5家大型銀行,絕大多數銀行並未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下一步,應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和支持經營管理規範、創新活力較強的股份制銀行及其他中小銀行設立投資子公司來開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董希淼建議,下一階段,建議着力爲金融服務科技型企業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一是要建立健全企業、金融、政府各方責任共擔和損失分擔機制。引入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設立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完善科技型企業融資增信措施和擔保體系。加快出臺相關標準,包括科創企業認定標準、認股權證業務標準等,爲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創造更好條件。

二是要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依法依規增進信用信息共享。如建設科技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免費提供給金融機構使用。科技型企業要依法全面準確披露信息,加快數字化步伐,增強自身金融承載力。此外,加快建設全國性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所),推動知識產權可評估、可交易。

三是要修改完善金融法律和監管制度。如修改相關規定,合理確定商業銀行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降低股權投資的資本佔用。提高科技型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支持中小銀行加快不良資產處置;落實容錯糾錯、盡職免責制度,減少金融機構後顧之憂。此外,科技創新再貸款應增加規模、延長期限,並覆蓋更多中小銀行。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