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提早退休!他10年後卻崩潰重返職場 親揭血淚教訓
多數人嚮往退休生活。(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提前退休總是令人嚮往,但現實往往比想像更復雜。美國男子Sam Dogen在2012年、34歲時辭去工作退休,卻因家庭開銷不斷增加、財務壓力浮現,十年後不得不「重返職場」。
Dogen坦言,如果能對34歲的自己提出建議,他會說:「再撐五年。」因爲2012到2017年正值股市與房市的全面牛市,若能延後退休,或許能多累積數百萬美元資產,每年增加數萬美元被動收入,讓生活更穩定。他也感嘆,過早退休少了繼續拓展職涯與參與國際工作的機會。
2023年,Dogen買下了一棟自己其實不需要的昂貴房子,導致「房產豐厚、現金短缺」,再加上兩個孩子的養育成本,以及被動收入減少,他重新感受到焦慮。雖然同年底短暫加入一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兼職,重新體驗到團隊合作與薪資帶來的安全感,但僅4個月後仍決定離職,一連串的波折,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提早退休的決定。
對於打算提前退休的人,Dogen建議務必在退休前進行「壓力測試」,例如嘗試以現有薪水的五至八成過生活,持續半年至一年,以檢驗財務是否足以支撐。同時,也要妥善規劃資金,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在短時間內被迫重返職場。
在臺灣,勞工退休年齡爲65歲,但不少人追求「財富自由、提前退休」,近十年來,請領勞保年金的平均年齡爲61.35歲。國衛院副研究員、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其炘曾指出,相較於持續工作的人,提早退休者更容易出現衰弱現象,且退休年齡越早,衰弱速度越快;若在55歲前就退休,衰弱程度更明顯高於仍在職者。
理財專家也提醒,退休金若能持續穩定成長更有保障。退休理財顧問賴惠玲曾在《理財好聲音》中建議,可將退休本金投入ETF指數型基金,或穩定配息的債券與基金,維持平均4%以上的報酬率,並以這4%作爲每年的生活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