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兒子研究生畢業兩年,考公考編都敗北,選擇躺平,母親抑鬱了
一位滿臉愁容的媽媽聲淚俱下地哭訴着,她那滿是無奈與焦慮的聲音彷彿在空氣中凝結成了沉重的陰霾。她說自己的兒子今年已然 30 歲,歷經多年的寒窗苦讀,研究生畢業也已有兩年之久。
然而,在找工作這件人生大事上,卻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困境。兒子一心想進體制內工作,認爲那裡穩定且有保障,可體制內的工作哪是那麼容易就能獲得的?還需要參加嚴格的考試來競爭上崗。
就這樣,兒子已經在家無所事事地躺平整整兩年了。這兩年裡,一天班都沒上過,彷彿與社會脫節,完全失去了奮鬥的動力。而且每天都是日上三竿,睡到下午三四點才慢悠悠地起牀,渾渾噩噩地度過一天又一天。面對這樣的兒子,媽媽是軟硬兼施,苦口婆心地勸說也好,疾言厲色地批評也罷,愣是拿他沒有一點辦法。媽媽爲此都快被他整抑鬱了。
30 歲,本應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年紀;研究生學歷,本應是在職場上大放異彩的資本。可如今,卻躺平了兩年。這簡歷,確實足夠“精彩”,讓人唏噓不已。媽媽整日裡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爲兒子的未來擔憂不已。而那兒子呢,依舊我行我素,睡到下午三點才醒,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
這日子,真的夠鬧心的!體制內的工作,一直以來都是衆人眼中的“香餑餑”,穩定、福利好,可隨之而來的是高高的門檻和激烈無比的競爭。每年報考的人數衆多,錄取的比例卻極低,想要成功進入體制內,絕非易事。這殘酷的現實,讓多少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兩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沒有工作,自然也就沒有收入。這種現狀,實在是夠扎心的。躺平,或許在一時之間能夠逃避現實的壓力,享受片刻的安逸。但想要重新爬起來,面對生活的挑戰,重拾奮鬥的勇氣和信心,又談何容易?這淺顯易懂的道理,他到底懂不懂?
媽媽聲嘶力竭地說,自己都快抑鬱了。不是兒子,而是她這個滿心憂慮、操碎了心的母親。如此巨大的壓力,又有誰能扛得住呢?這背後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困境,更是當下社會中部分年輕人就業觀念和心態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網友們紛紛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
“現在這樣的很多!一是孩子從小嬌聲慣養,工作受不了一點累和氣;二是父母收入高,一線城市父母退休金就2萬來塊,看不上辛苦一個月的3千元;三是現代科技有害人的一面,電腦、手機、快手等等,足不出戶,躺平無憂!哪理解父母的愁,沒有份工作怎麼娶妻生子!”
“別慣着他!這樣會毀了他的!工作沒有高低之分,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都是光榮的,哪怕先去做一段時間外賣小哥,空餘時間再去找工作,這樣不是兩不誤。”
“孩子已經成年,或者在校讀書,或者在家自修備考,否則不管怎樣都得走向社會,謀一個養活自己的活計,哪怕家裡養得起不缺錢!孩子長期龜縮宅家,精神也會出問題,家長要狠得起心,孩子要放下身架,做一個普普通通勞動者!”
或許,我們是不是應該換個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語大家耳熟能詳。也許,先找一份普通的工作,養活自己,然後再逐步提升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這看似簡單的建議,真的能起到作用嗎?就拿眼前來說,現在,他每天睡到下午三點。那明天呢?後天呢?這未來的走向,誰又能知曉?
媽媽滿心的擔憂,我們完全能夠理解。三十而立,到了這樣的年紀,確實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了。真心希望,他能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然而,此刻,他還在睡夢中沉淪。
親愛的讀者,對於30歲的兒子,研究生畢業兩年,考公考編都敗北,現在選擇躺平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