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億仍差“臨門一腳”,本週理財回表觸及峰值,淨值波動仍需關注
財聯社3月25日訊(編輯 李響)儘管債市目前出現趨勢性回暖,但理財市場仍面臨慣性調整,距離30萬億仍差“臨門一腳”。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季末理財回表持續,本週或面臨今年階段性贖回峰值,若債市短期內(1-2周之內)利率債出現12bp、信用債出現30bp的調整,當前理財的安全墊仍可能會被衝破。
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理財存續規模爲29.9萬億元,環比上週下降2305億元。
分投資性質來看,固收類和現金管理類理財存續規模下降幅度較大。數據顯示,現金管理類理財存續規模爲7.1萬億元,較上週下降807.27億元;固收類存續規模爲22.17萬億元,較上週下降1467.63億元,是理財產品贖回最爲集中的品種。
華西固收分析師謝瑞鴻表示,上週債市逐步重塑做多情緒,理財淨值雖仍在回撤,但已較本輪高點有所修復。從數據上看,短債代表的理財產品回撤幅度由前一週的9bp降至1bp,中長債品種則由8bp降至2bp。
“上週比較明顯的是股熊債牛,蹺蹺板效應下,理財產品的較好收益率表現集中在固收類板塊,也相對減緩了主力產品的贖回力度,目前多項指標顯示,當前淨值持續回撤所引發的日開型產品贖回壓力影響有限,主要集中在久期相對偏長的定開型產品上,不過仍需持續關注資金面和權益市場對理財市場的影響”,有機構人士指出。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上週權益類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環比下降0.64%至3.15%,表現最弱,而固收類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環比小幅上升0.04%至2.94%。
從利率敏感度來看,目前理財資產端對利率變動敏感度相較2022年末已有所降低,可能對淨值穩定帶來一定幫助,但理財保持淨值穩定主要仍需通過釋放留存收益實現。據申萬固收團隊測算,當前理財留存收益或還剩餘約30bp。“若忽略槓桿影響,債市短期內(1-2周之內)利率債出現12bp、信用債出現30bp的調整,30bp的理財安全墊仍可能會被衝破”,申萬固收首席黃偉平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理財規模擴容的重要驅動力在於承接了銀行流失的存款資金,存款利率下降,保本要求強烈的存款資金搬家至理財,導致短期限純固收理財規模擴容,而目前由於季節性回表訴求導致規模下降,但從長遠來看,當理財產品管理費高於理財收益或者因持有長久期資產淨值回撤幅度較大時,理財規模也或有上限約束。
往後看,謝瑞鴻表示,一季度末最後一週理財資金壓力或達到階段性峰值,本週(3月24-30日)理財規模或將顯著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