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測出攝護腺癌風險?全新LINE互動平臺 秒懂治療選項
攝護腺癌衛教網啓動儀式大合照。(臺灣泌尿科醫學會提供)
超高齡化來臨,攝護腺癌發生率也逐年攀升。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攝護腺癌已連續多年穩居男性癌症發生率前6名,患者以50歲以上族羣爲主,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3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健康臺灣」目標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3分之1,早期預防、健康促進是關鍵策略。攝護腺癌尚未納入癌篩項目,但隨着高齡男性人口增加,期望更多50歲以上男性重視健康議題。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國衛院癌症研究所29日與臺灣拜耳共同啓動「攝護腺癌大衆衛教與數位互動倡議」MOU合作,建立全臺首個專爲50歲以上男性打造的「攝護腺癌LINE互動平臺」,讓民衆更加了解攝護腺癌相關風險、診斷、治療選項。
此平臺可提供50歲以上男性30秒風險自我檢測,快速瞭解自身風險指標;透過衛教動畫與圖文資源,說明攝護腺癌知識、診斷工具及治療選項;並藉由共享決策輔助工具,協助病友與家屬進行治療決策、強化醫病溝通,減輕就醫焦慮。
攝護腺癌越早發現、越早治療,預後效果越好,然而許多男性面對身體異狀,常選擇隱忍,特別是涉及泌尿或生殖系統問題。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總監馬吟津表示,期望透過數位平臺,讓「預防成爲日常」,將癌症防治真正落實於生活中,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