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成屋交易量月增逾5%、這兩都買氣續躺平 專家:關鍵在這裡
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2月全臺交易量相較於上月增加約5.2%,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4%;排除季節性因素,今年前2月累計全臺交易量年減23.6%。中信房屋提供
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2月全臺交易量相較於上月增加約5.2%,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4%。
進一步觀察六都的成交量數據變化,臺北市月減8.7%、年減28.5%;新北市月增17.5%、年減23.5%;桃園市月增11.8%、年減22%;臺中市月增9.7%、年減28.5%;臺南市月增22.5%、年減25%;高雄市月減9.3%、年減22.6%。
若排除季節性因素,今年前2月累計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臺北市年減25.1%、新北市年減23.1%、桃園市年減24%、臺中市年減26.2%、臺南市年減26.0%、高雄市年減23.2%,全臺年減23.6%。
對此,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去年初因有新青安利多的挹注,房市急速升溫,墊高了統計基期,而現在房市已逐漸迴歸理性,且以自住需求爲成交主力,交易量出現回落實屬必然。
張世宗指出,年節已過,近期民衆看屋意願有所回溫,帶動2月房市交易量小幅成長。然而,從區域表現來看,臺北市與高雄市卻仍呈現月減的情況,關鍵就在於「價格」。
張世宗表示,臺北市是高總價地區,屋主普遍財力雄厚,對價格較爲堅持,但現階段買方的追價意願並不高,由於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存在落差,交易量自然難有起色。
至於高雄,張世宗分析,之前雖然受惠於科技題材與建設題材等利多因素加持,區域短線房價漲勢驚人,但現在市況還不明朗,自住客羣出價較爲保守,使得無論是新建案還是中古屋,來客量與成交量都未見明顯回升,顯示買方對於追高仍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