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下呼吸道融合病毒來勢洶洶 醫:及早預防很重要

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筱倫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來勢洶洶,2歲以下嬰幼兒幾乎無一倖免,呼籲家長應儘早帶高風險嬰幼兒施打單株抗體,降低重症與住院機率等危險警訊。圖/奇美醫院提供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爲幼兒細支氣管炎與肺炎住院最常見原因之一,根據資料統計,臺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RSV感染住院,其中9成發生在2歲以下孩童,近月RSV感染個案更有逐漸增加趨向,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筱倫也呼籲,及早預防很重要。

黃筱倫表示,根據國健署近年統計,臺灣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早產兒,而RSV更是嬰幼兒住院的「大魔王」,尤其早產兒、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高風險嬰幼兒,RSV感染不僅可能引發呼吸衰竭,還可能具有閘門效應,高達3成RSV感染嬰幼兒可能併發肺炎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細菌感染,導致疾病嚴重度增加,並延長住院天數。

他也分享案例,一名2個月大的早產男嬰,住院時已出現咳嗽有痰、流鼻水及發燒等症狀,經急診收治並進行胸部X光檢查,發現男嬰雙側上肺瀰漫狀浸潤,經核酸檢驗確診爲RSV感染,因其出生時不符合當時健保適應症,未曾施打RSV單株抗體。

黃筱倫提到,男嬰的姊姊先前也有相關症狀,推測爲主要傳染源,而男嬰原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療下已退燒,但第3天卻再度發燒並出現呼吸衰竭與低血氧,進一步檢查發現感染併發肺炎鏈球菌細菌感染,趕緊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終於在住院17天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康復出院。

黃筱倫說,RSV感染後具有高感染、高重症、高插管及高誘發氣喘等4大威脅,且RSV目前缺乏特效抗病毒藥物,也尚未有兒童RSV疫苗,僅有母體疫苗施打,因此,單株抗體成爲目前最有效、最即時的預防策略。

黃筱倫提到,衛福部今年6月起擴大RSV短效型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將適用對象從原先的未滿33周早產兒,進一步涵蓋至未滿36周早產兒,預計每年有8600名早產兒受惠,爲家長省下最高6萬元的醫療費用外,奇美醫院於今年9月引進施打自費RSV「長效型單株抗體」,只需接種1劑,即可提供長達半年以上的保護力。

黃筱倫強調,在臺灣RSV流行季節並不明顯,全年都有病例,對於嬰幼兒與家長來說,RSV的威脅幾乎無所不在,若孩子出現發燒、劇烈咳嗽、呼吸急促或伴隨喘鳴聲,應及早就醫;高風險族羣與具環境危險因子的嬰幼兒,也應儘早施打單株抗體,降低重症與住院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