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條款存廢戰! 民衆黨明代表大會料將落實「柯文哲意志」

▲前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執行2年條款的意志堅定。(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民衆黨明將召開黨代表大會,針對不分區立委2年條款的存廢,執行、暫緩兩派人馬私下運作角力。據瞭解,前黨主席柯文哲,從2024選完、到面臨司法追殺,都不改其志,1月暫獲自由身時,也表態2年條款要繼續執行。另一方面,近期黃珊珊力贊接棒的候任不分區立委名單中的王安祥是「即戰力」,「越被問講越明」的黃國昌也表態執行柯文哲的意志,種種跡象都讓本來山雨欲來的氣氛逐漸消弭,明應會朝落實的方向討論。

所謂「2年條款」,是柯文哲2020、2024年2次大選在提名立委時,要求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承諾任期只做2年,期滿後交棒給後面順位者。如此一來,可以讓更多人進入國會歷練,擴大黨的人才庫;擔任過立委的人有了國會經驗,也能進一步參選其他公職。根據2年條款,包括黃國昌、黃珊珊、陳昭姿、吳春城(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已請辭)、麥玉珍、林國成、林憶君、張啓楷等人,立委職務將在2026年1月31日終止,由排名第9至16位立委遞補。

但因擔心候任不分區立委都是政治素人戰力堪憂,便有中南部黨代表私下串聯,盼在黨代表大會上提案暫緩2年條款實施。但從黨代表提案可以發現,談到2年條款的5個提案中,有4案傾向落實兩年條款,僅1案提案暫不執行。

據瞭解,雖然概括上是中南部代表支持暫緩、北部希望執行柯文哲意志,但黨內人士表示,也不太能如此一刀切,黨內各式各樣的意見都有,也不是能簡單用地域來劃分。但目前民衆黨內部意見已漸收攏,主要仍希望落實2年條款。

知情人士透露,2024選舉完後到柯文哲面臨司法追殺,都沒有想過要廢除2年條款,「甚至到今年1月交保短暫獲自由身時,都認爲要執行2年條款,意志並沒有因爲身陷官司而有改變」。

黨內人士說,2年條款就是不分區立委們與民衆黨、黨員、支持者之間的君子之約,「立委做得好,出去挑戰縣市長風風光光;如果沒有繳出亮眼表現,時間到換人做,也是當初的承諾」。

另一方面,跟隨柯文哲多年的黃珊珊日前表示,排名不分區第12席的王安祥已參與她國會辦公室工作會議多時,「他也許是素人,但絕不是新手,而是國會即戰力」,被解讀是要力挺落實2年條款。而黃國昌的態度也越趨明確,日前表態會執行前主席柯文哲的意志跟決定。

黨內雙黃接連明示暗示的表態,讓黨內2條款存廢與否的相關爭議,在明天黨代表大會前夕逐漸消弭,預期會有一場爭執角力的風雨欲來氣氛,轉趨平淡。

進一步來看,當前8席立委都有簽名畫押,8張辭職信都在秘書長周榆修手中。黨內人士指出,在主席黃國昌態度這麼明確的狀況下,立委們應該會知所進退;該人士直言,過去臺聯有成功落實過一次,民衆黨首次進軍立法院就已立下這個規定,上次沒落實,這次沒理由不做。

黨內人士還指出,2年條款是8位立委跟民衆黨以及支持者的「君子之約」,黑紙白字寫下來的,當初排這些不分區立委順序沒有經過黨代表大會同意,爲何立委下來與否,要黨代表大會同意呢?根本是多此一舉。

黨內也有人認爲,這些私下運作要廢除2年條款的人,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黨?要思考一下。舉着立院戰力考量的大旗就要廢除當初的約定,不符合民衆黨的誠信原則,也對後面8席立委不公平,「戰力最強的黃國昌如果都沒意見,其他人沒有其他理由」。

該人士認爲,如果刻意在黨代表大會把這事情搞大,例如內鬨、敵對,對黨來說實非好事。假若真的對立氣氛太重,也可以先暫緩到823重啓核三公投後,再舉行臨時黨代表大會討論。

而主張暫緩執行的一派則認爲,現實來看,2026年選戰要到,2年條款執行等於2026年2月就要下來,現在8席立委都有掛責任區,「如果沒有黨公職身份,要怎麼經營地方?這是政治經營很現實的一面」。

地方人士認爲,議員席次極大化是2026首要目標,這時候從北到南把現有熟稔立院運作的委員換掉,沒有黨職、少了立委辦公室的頭銜,要選議員的人不僅會少了聲量,連資源也難以籌措、甚至因此走不進地方都有可能,「若地方經營出現斷鏈、斷層,2026沒有選出好成績,2028如何跟國民黨叫板?從經營地方的現實面來看,2026選完再換人,也是一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