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男嬰用力哭到黑眼球發白...竟罹患這疾病 三總15位醫護奮力搶救

三總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一名2個月男嬰罹患少見的「史德格—韋伯症候羣」,導致眼壓高,誘發急性青光眼,昨共動用15名醫護人員,歷時近4小時順利完成手術。圖/呂大文提供

「一名2個月男嬰哭的厲害時,右眼的黑眼珠竟然變得白濁。」收治病例的三總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男嬰罹患少見的「史德格—韋伯症候羣」,因大腦皮質靜脈發育異常而形成血管瘤,易造成臉部皮膚紅斑,並影響神經傳導,引發癲癇,甚至導致眼壓高,誘發急性青光眼。該名男嬰若不進行手術,恐有失明危險,但才2個月大,術前麻醉及手術過程都需謹慎,昨共動用15名醫護人員,歷時近4小時順利完成手術。

呂大文說,男嬰出生後確診罹患史德格-韋伯症候羣,研判病情並不嚴重,但家長卻發現,只要男嬰哭的用力時,右眼的黑眼珠竟然會變得白濁,而到眼科診所就醫,醫師評估應是男嬰哭的時候,眼壓升高所致,且已是嚴重青光眼,轉介到大醫院,醫師研判需要手術治療,再將男嬰自中部醫院轉至三總治療。

呂大文指出,男嬰由於腦部深層的血管瘤,造成眼內靜脈迴流不佳,導致眼壓升高,眼內房水無法排出,引發急性青光眼,但爲如此小的嬰兒進行眼睛手術,真的十分困難,首先全身麻醉須十分謹慎,手術時所使用的器械,也須是符合幼童的需要。

昨天手術於術前,先動用4位麻醉醫師、4位麻醉護理師,一方面照燈避免男嬰在手術室較冷的環境失溫,另一方面,嬰兒的血管細,不容易打上點滴,要特別注意輸液的路徑,且因是全身麻醉,一定要慢慢的插管,並接上所有監測生命徵象的儀器,如呼吸、心跳、血壓等,完成麻醉後,再動用3名眼科醫師、4名眼科護理師進行手術。

呂大文表示,史德格-韋伯症候羣會造成眼內組織相當脆弱,一定要小心,且好好的止血,避免眼內出血,影響手術成敗,但血管瘤容易纖維化,當男嬰長大了,還需重複進行手術,對於患者、家長來說都十分辛苦。

呂大文指出,即便一臺手術動用15名醫護人員,但健保給付僅有7、8000元,加上兒科手術加成,也才1萬多元,但醫護人員十分有愛心,即便給付不高,爲了患者仍全力以赴,花費3、4個小時,相較相同的成人手術僅約1個多小時,而在美國進行相同手術的花費,在沒有保險下,高達10萬美金,在國內則有健保給付,這也是健保難能可貴的地方。

全國一年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約有15至16位,三總一年手術約4至5人,約佔3成,患者年齡多爲2、3個月至一歲左右,呂大文說,他收治最小的患者是一名出生才9天的嬰兒,就進行手術治療,目前該名患者現在已是高3生,仍持續回診、追蹤,呼籲家長若發現家中幼童哭的時候,黑眼球變得白濁,應懷疑是急性青光眼所致,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