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5照服員曾被患者攻擊 學者憂:長照人力流失更嚴峻

▲愈來愈多人需要長照服務,照服員的安全與福祉卻未獲足夠重視。(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愈來愈多人需要長照服務,照服員的安全與福祉卻未獲足夠關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國內照服員逾1/4曾在工作中受暴,遇到性騷擾比率超過13%,約25%心理狀態欠佳,近2成感覺精神耗竭、快撐不住;專家說,長照3.0要加強照服員到府服務的保護,否則人力流失恐更嚴峻。

此研究由國衛院副研究員鄭婉汝醫師與團隊共同進行,她表示,團隊於2022至2023年間調查937名持有證照的長照照服員,平均年齡約46歲,女性佔84.3%,結果發現,其中25.5%自評心理健康不佳,19%認爲工作造成高度耗竭;至於過去一年內曾遭遇的職場暴力類型,以語言暴力最多、佔26.04%,其次是肢體暴力、佔16.33%,再其次是心理暴力、佔15.69%,性騷擾則佔13.55%。

在職場暴力的來源中,高達26.04%曾遭患者施暴,其次是病人家屬、佔11.21%,同事或主管則佔5.98%;此外,相較於機構照服員,居家照服員更容易遭受病人家屬施加心理暴力(37.65% vs. 20.97%),以及更高比例遭到病人家屬肢體攻擊(20.29% vs. 8.33%)。

進一步分析發現,心理暴力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以及語言暴力及性騷擾與工作耗竭的關聯,也是居家場域比機構更爲強烈。

針對心理暴力,鄭婉汝說明,例如照服員被家屬要求打掃環境或代爲採買,若不從便以檢舉或負評威脅,或患者病情惡化時,家屬將責任都推給照服員,使照服員感覺孤立、無助,這都屬於心理暴力,足以摧毀精神健康。

鄭婉汝指出,居家照服員進入病人家庭,暴露於缺乏保全人員、同儕支援的不確定環境,風險更需要被注意,加上部分家屬至今仍將照服員視爲「家務助理」,甚至要求照服員一併照顧非約定的服務對象;她強調,提升民衆對於照服員角色的正確認知,應爲長照3.0改革的重點之一,如此纔能有效協助照服員聚焦專業照護,避免職業尊嚴遭侵蝕。

▲專家認爲照服員訓練須加強對職場暴力的辨識與自我保護。(圖/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針對照服員處境的改善,鄭婉汝表示,首先在教育訓練方面,須強化照服員對職場暴力的辨識與自我保護,避免過度合理化病人病情因素造成的暴力或騷擾行爲;其次,機構必須建立明確的申訴及調查程序,並須避免二度傷害;再者,應善用科技,例如設計具有求救功能的APP,讓照服員能以最快速度發出警訊,或透過錄音、錄影舉證。

鄭婉汝提醒,臺灣照服員人力長期不足,若僅靠薪資提升,卻無法提供安全、有尊嚴的工作環境,不僅難以吸引新血,也會削弱長照體系的穩定,需要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