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歲 “咖啡” 與趙露思的悲劇:背後的健康真相不容忽視
#頭條開新年#
去年偶然刷到一個直播間。
忍不住,停留了很長的時間。
沒有喧囂吵鬧,只有輕柔的旋律在響。
沒有誇張抓馬,只有一個像洋娃娃般精緻的女孩,靜靜坐在那兒。
她時而放空停滯,時而拿起手中的畫筆。
一張張富有想法的奇妙畫作,便躍然紙上。
她的直播間像有一股魔力,讓人可以安靜舒緩下來。
再次看到關於女孩的消息,是去年8月份。
一位才華橫溢的畫畫博主,卻已是在與病魔拼命抗爭的姑娘。
直腸癌中晚期。
已經七次化療。
以前總是美美坐在鏡頭前,那次,她忍住眼淚,剪掉了自己的長髮。
關注她的人都在祈盼她能早日康復。再次美美坐在鏡頭前!
怎麼也沒想到的是,第三次看到她的熱搜。
卻只剩一張訃告。
2024年12月26日不幸離世,年僅29歲。
她會收養無家可歸的小動物。
會把它們帶回去像家人一樣照顧。
這樣善良的女孩。
明明還那麼年輕,明明看起來那麼明媚。
明明那樣有才華,明明一直都堅強樂觀地面對病魔。
卻再也無法去看2025年的花開,去曬2025年的太陽。
生命最後的八個月裡,她也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着。
可惜,天妒英才,美好易碎,幸運還是沒有降臨。
對世界再大的熱愛,也沒能抵過生命的過分脆弱。
2025年剛開始沒兩天,就好像一直在給我們提醒。
29歲的“咖啡”走了。
生前的視頻裡,她不止一次講述可以好好活着的幸福。
也把自己當作反面教材,不斷提醒着人們,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身體。
總以爲年紀輕輕,病和痛就不會找上門。
可它們降臨的時候,往往不打一聲招呼。
我們也只能後知後覺,一個健康身體的可貴。
幾乎與此同時,演員趙露思的遭遇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6 歲的她,本應是青春活力四溢的年紀,卻突然被疾病擊倒。
曾經那個在熒幕上元氣滿滿的形象不復存在,如今的她面容憔悴,癱坐在輪椅上,無法言語、行走,甚至連吃飯都難以自理,體重急劇下降至 74 斤。
這一巨大的轉變令人震驚,也引發了輿論的譁然。
部分人因她女明星的身份而對其產生誤解,認爲她是在小題大做或難以共情。
然而,當我們拋開偏見,深入瞭解她的成長曆程,便會發現她不過是時代洪流下衆多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自幼,趙露思便飽受外界負面評價的困擾,被貼上 “一無是處的花瓶” 的標籤。
長期處於這種壓抑的環境中,抑鬱的種子在 2019 年悄然種下。
身邊人的輕描淡寫和自我懷疑,讓她忽視了內心深處的求救信號。
此後,肺炎、肺氣腫、玫瑰糠疹、蕁麻疹、盜汗、驚醒、神經性耳聾等一系列疾病接踵而至,親人的離世和身邊的患癌消息更是雪上加霜。
但在忙碌的生活與事業奔波中,她一次次地錯過正視自身健康問題的時機,直至 2024 年,頻繁的乾嘔、眩暈、關節疼、頸椎疼等軀體化症狀和過敏加劇,才讓她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一系列經歷深刻地揭示了精神壓力對身心健康的潛在影響,警示着我們不能忽視情緒的力量,長期的壓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在知乎的話題討論中,無數真實而令人痛心的故事進一步印證了生命與健康的脆弱。
一位 37 歲的同事,熱愛工作、拼命加班,櫃子裡擺滿的先進個人證書和獎盃是他奮鬥的見證。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心梗瞬間奪走了他的生命,那些曾經視若珍寶的榮譽,最終只能被無情丟棄,化爲塵埃,如同他的生命一樣消逝得無影無蹤。
還有一位大五學生,在青春正好、前途無限的時刻,突發疾病導致脖子以下全癱。
幸運的是,身邊有朋友及時相助,但在被推進急診室的那一刻,他才如夢初醒,深刻領悟到健康的無價。
曾經那些看似重要的學業、社交等事務,在生命面臨危機時都變得微不足道,唯有健康纔是一切的基石。
小堂的故事則更加令人唏噓。
作爲名校畢業、年薪 60 萬的精英人才,他是家人的驕傲、鄰里的榜樣。
可一場腦瘤手術,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術後他智力受損,如同孩童一般。
家庭的重擔瞬間壓垮了這個曾經幸福的家庭,高昂的治療費用如流水般耗盡了所有積蓄。
小堂父親那句痛心疾首的感慨:“如果能回到以前,我寧願做一個莊稼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寧願我的孩子是一個文盲,只要他健健康康就行。”
這句話飽含着無盡的悔恨與無奈,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每一個聽聞者的心上,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在生命的天平上,健康遠遠重於一切功名利祿。
在這個快節奏、競爭激烈的時代,各行各業的 “內卷” 現象愈發嚴重,996 工作制成爲衆多打工人無奈的日常。
在這場永無止境的追逐中,許多人陷入了精神內耗的泥沼,不惜以犧牲身體健康爲代價,換取所謂的事業成功和物質財富。
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中熬夜加班、廢寢忘食,卻忽視了身體發出的疲憊信號。
長此以往,身心在不知不覺中被疾病悄然侵蝕,等到身體不堪重負發出嚴重警告時,往往追悔莫及。
事實上,健康是一個涵蓋身心的整體概念。
在身體健康方面,我們應摒棄不良的生活習慣,拒絕過度勞累和無規律的作息。
按時吃飯、充足睡眠是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基礎,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檢查,切不可因工作繁忙或疏忽大意而延誤病情。
同時,要學會勞逸結合,在忙碌的生活中爲自己留出適當的休息和運動時間,讓身體在張弛有度中保持活力。
在精神健康層面,隨着社會壓力的增大,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日益普遍。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除了生理疾病帶來的痛苦,許多精神上的困擾往往源於我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盲目與他人攀比、深陷過去的遺憾或對未來過度擔憂,這些都會成爲精神的枷鎖,給我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我們要學會打破這些枷鎖,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從容,不執着於外界的評價,專注於自身的成長與進步。
學會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挫折,讓愉悅的心情成爲滋養心靈的良藥,而非讓低落的情緒在內心肆意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精神創傷。
不管賺了多少錢,無論有沒有抵達想要的高度。
歲歲無虞,長安常安。
就是過去一年最好的禮物。
而新的2025,如果非要給生活加點什麼:
“我希望是健康和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