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兒搬回家掏空父母?父母必設「6條金錢界線」擺脫成年啃老族
啃老、親子財務示意圖。女子漾AI製圖
美國CNBC近日報導,一名住在加州的66歲母親原本規劃與丈夫一同展開悠閒的退休生活,沒想到27歲女兒卻在去年搬回家同住,生活費全靠爸媽支應,每月支出高達5000美元(約新臺幣15萬)。這不僅讓原本計劃好的旅遊泡湯,也可能迫使父親延後退休,儘管他是一位放射科醫師,經濟能力不差,但長期下來仍讓家庭財務陷入壓力。
母親坦言:「我們從來沒打算在這個年紀再花這麼多錢,但也不忍心看到她流落街頭。」在現實與情感拉扯下,這位母親尋求親子關係專家 Kim Muench 協助,而她的建議,正是一針見血地點出「財務界線失守」對晚年生活帶來的風險。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專家 Kim Muench:啃老不是愛的延續,而是風險的開始
Kim Muench 指出,許多父母爲了支持成年子女,會動用本該預留給退休的資產,甚至延後工作年限,但這些做法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她強調:
「動用長期資產或延遲退休會產生比較大的衝擊,可能導致晚年生活陷入財務危機,尤其未來會因健康與年齡因素,難以繼續工作。」
她也提醒,除了經濟面,情感成熟同樣重要。「父母與子女之間要透過透明開放且平靜的對話,持續溝通財務安排,逐步建立合作模式。」
「不要急着斷絕幫助,也不能一輩子寵到底」Kim Muench 認爲,設定界線可以循序漸進,例如讓孩子開始負擔手機費、交通費,或每月存下一筆「象徵房租」的金額,慢慢建立金錢責任感。
財務、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Canva
建立「財務界線」這樣做最有效
除了 Kim Muench 的建議,根據多位家庭與財務顧問的意見,若孩子成年後仍住在家中,以下 6 點是父母設立財務界線的實用步驟:
1. 開誠佈公地溝通
坦誠討論家庭財務現況:與子女分享家庭的財務狀況、壓力與未來規劃,讓他們瞭解父母的限制與擔憂。
共同制定規則:邀請子女參與討論,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財務安排,而非單方面決定。
2. 明確設定財務責任
約定分擔項目:明確規定子女需負擔哪些開銷(如房租、水電、餐食、交通等),即使金額較低,也能培養責任感。
逐步增加責任:可從支付手機費、交通費等小額開支開始,逐步讓子女承擔更多生活費用,幫助其學習理財與獨立。
3. 設定界線與期限
訂立支援上限與終止時間:明確告知子女父母願意提供的金額、內容及期限,避免無止盡的經濟依賴。
避免臨時抽離支援:若要減少或終止經濟協助,應提前溝通,給予子女準備與調整的時間。
4. 支持子女財務獨立
協助子女設定財務目標:與子女討論其理財、儲蓄、搬出計劃等,並給予指導與鼓勵。
培養理財能力:鼓勵子女學習預算規劃、消費管理等技能,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5. 堅持界線並自我照顧
堅守約定:一旦設定財務界線,父母需堅持執行,避免因心軟而破壞原則。
優先自身財務安全:持續爲自己的退休、醫療等長期目標儲蓄,避免因過度支援子女而犧牲自身未來。
6. 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尋求財務或家庭諮詢:若溝通困難或界線難以執行,可考慮尋求理財顧問或家庭治療師協助。
建立財務界線不僅有助於父母保障自身利益,也能促進子女的獨立與成長,維持健康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