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RDF早培復篩變味了,不變的是對基礎學科能力的看重
今年復篩最明顯的是時間拉長了,從早上8點半一直到下午 4 點,差不多是去年的兩倍長。還是在人大附本部和翠微兩個校區考,2000多個孩子參加,人數跟去年差不多。內容也跟着變多了,分上下午兩輪,每輪都考數學、語文、英語,相當於把去年的考察量翻倍了。
上午那輪很有挑戰性:
數學最難,1個小時要做 16 道難題,不少孩子說時間緊、思路繞。
語文考了些基礎知識點,還讓寫了篇小作文英語題型有點“混搭”,說不上來具體套路。
下午那輪節奏稍緩:
數學難度降下來了,40 分鐘 20 道題,大部分孩子能做完。
語文挺有意思,先讓老師講了講對聯知識,再做題,有點像初篩的模式。
英語就是傳統路子,選擇、完形、閱讀都有,難度比中考稍大點兒。
跟初篩不一樣的是,除了下午語文講對聯那部分,其他科目都是直接拿卷子做,也不限制每道題的時間了,只給一張卷子的總時長,全靠孩子自己安排快慢,這點挺考驗時間管理的。
復篩核心萬變不離其宗
別看形式年年變,其實骨子裡還是那些東西小學階段的數學、語文、英語基礎知識。就像高考似的,每年考的具體題不一樣,但範圍就那些,學好了自然能應付。
往年的真題主要是幫孩子摸摸自己的實力水平。說白了,早培選拔看的就是孩子基礎扎不紮實,發揮穩不穩定。學得好、考得順,自然能往前衝;要是基礎不牢或者臨場慌了神,可能就差一口氣。
家長最關心的幾個事兒
什麼樣的孩子能進復篩?今年看下來,還是“成績說了算”。有三升四的小娃,也有不是海淀戶口和學籍的孩子,只要初篩考得好,都有機會。後面入營和錄取是不是還這樣,得再等等看。
復篩拉這麼長,是要改流程嗎?
感覺學校在嘗試新辦法。
既然復篩能線下考一整天,其實跟入營的功能有點重合了。反正都是通過考試看水平,沒必要折騰兩次。要是入營能像早年那樣搞一週(雖然人大附以前是走讀),可能更合理。要是還是考試,那一天考完確實更省事,學校、家長、孩子都少受罪。
該怎麼準備?
早培不像有些學校有特殊套路備考其實就是好好學小升初該學的東西。數學練邏輯,語文抓基礎,英語穩步提,把這些弄紮實了,比啥都管用。
瞭解更多小升初和科技特長生方面問題,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