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教師競聘1個副高,體制內中年人對職稱的執着,既悲哀又無奈

某中學空出了1個副高的名額,校內有24名符合條件的教師參與競爭。24:1,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編制類考試。

1)

瞭解中小學教師職稱體制的人都知道,副高職稱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高級教師,這是絕大多數一線教師能夠到的最高位置。

應該講,職稱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重要物件”,它不僅可以代表個人的教學、科研和管理能力,還與職位晉升、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緊密相關。獲得更高職稱意味着教師在專業領域內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和尊重,有利於其職業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另外,職稱也與教師的薪資待遇直接掛鉤,更高職稱的教師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工資、獎金和更好的福利待遇,這對於改善教師的生活條件和提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職稱成爲了許多教師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

實際上,教師追求職稱的過程,也是不斷挑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教師通過努力獲得更高職稱,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從而獲得強烈的個人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能夠激勵教師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在一些教育體系中,職稱還影響了教師的職業穩定性。擁有更高職稱的教師往往不容易面臨轉崗的風險,這爲他們提供了較高的職業安全感。所以,爲了保障自己的職業穩定和發展前景,許多教師都會積極追求職稱的晉升。

但副高職稱的崗位,數量太少了。在許多中小學,高級教師崗位數量只佔編制總數的10%到30%,且崗位基本都滿員了。那些符合條件的一級教師,想晉級爲高級教師,只能等在崗的高級退休。

“退一個高級教師,空缺一個副高崗位,再補充一位高級教師”是中小學的通用做法,然而,符合條件的教師人數太多,大家都在熬,都在等機會,很痛苦。

2)

其實,“24名教師競爭1個副高”的背後,是體制內中年人對職稱的執着。許多四十歲左右的一線教師,在一級教師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材料的準備上,希望得到晉升,但機會太少,競爭太激烈,於是大家看不到希望,感到既悲哀又無奈。

教師也是人,也要生活,可是對他們來說,提升生活質量的唯一正規渠道就是提升職稱等級,因爲職稱上去了,收入就高了。但中年教師在參與高級職稱評審的過程中,普遍存在過度準備材料、過度競爭,甚至有遭遇不公平對待的現象。與此同時,職稱評審過於注重論文數量、科研成果等量化指標,忽視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師德師風等綜合素質,導致部分教師爲了評職稱而偏離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至於評職稱過程中存在的不公平待遇,更是讓一些優秀的中年教師感到無奈和失望。簡而言之,高級職稱的評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教育領域內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職稱評審體系不完善、教師職業發展空間有限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幸福感,我們需要通過改革和完善相關制度來加以解決。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在公辦中小學擔任教師的朋友嗎?他們現在是什麼職稱?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