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衝擊ICT產業 政院:樂見赴美投資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點名臺積電在美投資3000億美元,經濟部長郭智輝6日表示「這個是假訊息」,隨後又說「我不知道誰講的」。(姚志平攝)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下週將公佈半導體的新關稅,並提到臺積電將投資3000億美元,引發震撼。經濟部長郭智輝6日一度迴應稱是「假訊息」,遭致朝野立委批評,郭後來爲此致歉。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直言,臺積電沒有拒絕的選擇或權利,臺灣企業應該逐年降低對美銷售市佔纔是解決之道。

除對等關稅之外,未來1周,臺灣ICT產業恐面對半導體關稅最大沖擊,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昨表示,美國是很好的投資方向,樂見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不過,他強調,雖然企業有海外佈局考量,但政府也有相對應的審覈機制,主要是針對國家安全,或者是整體的產業利益。

美國將公佈「232條款調查結果」,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指出,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約75%屬於232條款範圍,因此纔將關稅、232條款綁在一起談,而232條款有很多細項產品,比如半導體的成熟、先進製程稅率可能不同,藥品也有不同稅率。

不過,郭智輝昨拜會民進黨立院黨團後,脫口對媒體說川普稱臺積電投資3000億美元是「假訊息」,卻引發批評。民衆黨主席黃國昌直言,談判過程黑箱,且臺積電在開始談判前就已去美國高額投資,結果換不到川普一封信,讓國人非常擔心未來臺灣還要讓什麼。

藍委許宇甄則認爲,川普說法非一時失言,而是臺灣對美談判的重大資訊錯置,她質疑,若不是臺積電要追加投資,是否代表政府要求臺灣其他半導體關鍵廠商都要大舉赴美設廠?

陸行之表示,若臺積電AZ廠的資本支出要由川普喊高實現,公司及股東很悲哀,但臺積電沒有拒絕的選擇或權利,因爲設備、設計工具、客戶以及關稅都由川普掌握。

北商大財稅系教授黃耀輝指出,過去對外投資限制只對大陸有效,而今年4月通過的《產創條例》將法律位階提高,臺積電先後宣佈1650億美元及先進製程的投資,一定符合危害國家安全及經濟利益。他認爲,立院應儘快要求經濟部提出修正要點,在審查時加入第3方參與。經濟部官員則透露,會趕在半年內完成送交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