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載 他對管護站的一草一木瞭如指掌

3月20日8時30分,晨曦初綻,翟衛疆在嘹亮的公雞打鳴聲中悠然醒來。他麻利地穿上工作服,裝帶好工具,開始新一天的巡護。

今年47歲的翟衛疆,在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蘇管理分局五道泉管護站工作了22年。走在巡護路上,他目光敏銳:“你們看,我左手邊有野兔的糞便,右手邊有馬鹿的腳印,往前走,還有很多野生梭梭林被沙鼠啃食過,今年我們要用科學手段加大防治力度。”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準噶爾盆地,南至天山北麓,西臨艾比湖畔。烏蘇管理分局的五道泉管護站距烏蘇市160公里,管護面積2.67萬畝,共有2名生態護林員。

作爲管護站站長,翟衛疆對轄區的一草一木瞭如指掌,哪片叢林野生動物多,哪處植被易發生病蟲害,哪片區域存在火災隱患,他總能第一時間察覺並迅速應對。

“以前的保護區,出門一嘴沙,進屋一身土,亂砍濫伐屢禁不止。”和記者說着話,翟衛疆的腳步沒有停下,“現在不一樣了,梭梭連片紮根,胡楊舒展綠枝,檉柳隨風搖曳,毀林現象基本絕跡。”

這般變化,凝聚着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生態治理上的持續努力。通過科學監測、人工造林、防火管控、日常巡護及定期宣教等系統“護綠”行動,當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5歲那年,我成了一名生態護林員。早些年風沙肆虐,每逢青黃不接的時節,牛羊越界啃綠、牧民違規伐木時有發生,加上道路崎嶇,每次巡護都異常艱辛。”翟衛疆回憶,特別是高溫時節的森林防火,他們常需攜帶饢和水壺全天巡查,歸站時往往星月當空。

“過去管護站條件艱苦,全靠步行巡護,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如今有了高空監控雲臺,車輛巡邏和無人機巡護、配合人工步巡,實現了監測無盲區、防火無死角,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生態護林員胡安尼什·木哈買提汗說。

翟衛疆特別提到,日常巡護中最需關注的是1號、2號和6號林班。這些區域靠近奎屯河,蘆葦和野生胡楊長勢茂密,火災風險高。“原先這裡住着19戶牧民,農忙時院中堆放柴草、焚燒垃圾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常常入戶走訪給他們宣講護林知識和防火法規。”翟衛疆說,2020年後牧民陸續遷走,植被得以自然恢復,野生動物活動增多,他們的管護壓力減輕不少。

病蟲害監測同樣是翟衛疆的巡護重點,針對不同樹種、時令的病蟲害特徵,翟衛疆總結出多種監測方法,或細緻觀察樹葉、枝幹狀況,或開挖淺層土壤查驗蟲卵。“發現異常我們會立刻聯繫防疫站工作人員前來處理。”翟衛疆說,經年累月的守護,保護區的植被越來越繁茂,各種野生動物的身影越來越多。特別是夏天,環頸雉、喜鵲等鳥類到管護站院子裡飲水,鵝喉羚和野生馬鹿在房前屋後悠閒吃草已成常態。

如今,每當有人問及“老翟,你打算幹到啥時候?”翟衛疆總會眯眼咧嘴一笑道:“最美的青春都留在保護區了,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守下去。”(白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