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自貿試驗區去年使用外資282.5億美元
經濟日報北京3月13日訊(記者馮其予)13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佈會透露,2024年,我國22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82.5億美元,佔全國的24.3%,比重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對吸引外資產生顯著帶動作用。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自貿試驗區是我國自主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我國在自貿試驗區率先推出一系列引領性、開創性改革開放舉措,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爲外資企業在華髮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國先後推出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增值電信、商業服務、金融、文化等領域作出進一步開放安排,並推動有關部門率先在上海等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開展雲服務、生物技術和獨資醫院的開放試點。
我國先後推出了2批110餘項試點措施,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開展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打造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的制度環境。
下一步,我國將更好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積極推動相關領域開放試點項目落地,深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開放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