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3億!橫店東磁再落子“漁光互補”光伏,公司迴應:不會猛烈“加註”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雨辰

圖片來源:圖蟲

繼拋出52.69億投資計劃一年後,橫店東磁(002056.SZ)繼續加碼“漁光互補”光伏項目。

2月4日晚間,橫店東磁公告稱計劃在江蘇連雲港投資建設東望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東望項目”)和東贛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東贛項目”),總投資約22.43億元,投資主體分別爲連雲港贛榆東望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和連雲港贛榆東贛光伏發電有限公司。

公告指出,兩個項目均採用“漁光互補”模式,總裝機容量達400MW,計劃在開工後12個月內建成。其中,東望項目擬投資11.22億元,東贛項目擬投資11.21億元,投資回收期均約爲11.13年。

橫店東磁在公告中表示,此舉符合其“電池組件一體化+適度參與下游電站開發”的戰略定位。“若該項目順利實施,有利於提升公司在集中式市場的裝機規模和組件產品在終端的應用示範作用。”

這並不是橫店東磁第一次佈局“漁光互補”光伏。2024年年初,橫店東磁曾宣佈投資約52.69億元在江蘇連雲港建設三個光伏發電項目,包括東尚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東尚項目”)和東榆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940MW。

2025年2月5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橫店東磁證券部,其工作人員表示,去年940MW項目已部分併網,其中東尚項目已經建成,並透露東尚項目投資主體已完成轉讓。

賣掉東尚項目背後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光伏項目的高前期投入,東尚項目股權轉讓的實際盈利性仍需關注。

根據2024年1月的投資公告,東尚項目包括裝機容量360MW和280M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預計總投資額爲36.22億元,資金來源爲自籌資金,包括股東出資、股東借款及金融機構貸款等。

2024年12月,橫店東磁稱,將全資子公司連雲港贛榆東尚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尚新能源”)100%股權以5億元(最終以交割日淨資產扣減期間發電收入爲準)轉讓給了浙江新能(600032.SH),東尚項目的投資主體東尚光伏是東尚新能源旗下全資子公司。

2月6日,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光伏電站建設時都是有銀行融資的,收購時都是承債收購。“光伏電站出售利潤並不固定,每個項目情況都不同,要根據買方收益率要求來測算。”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

2月6日,橫店東磁方面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東尚項目出售的定價符合買賣雙方交易的商業實質,公司的財務狀況相當不錯,不會出現過低價格轉讓的情況。與此同時,公司電站採取“先開發後轉讓”模式,這個過程則需要較長時間。

東尚項目有多少利潤暫不可知,不過橫店東磁此前曾表示,若股權轉讓交易完成,預計將使公司2024年利潤總額和現金流有所增加。

光伏營收佔六成

雖然進軍漁光互補領域時間並不長,但橫店東磁在光伏行業已不是新手。

橫店東磁創立於1980年,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進軍光伏產業。公司光伏產品主要包括標準化電池、組件及全黑組件、溫室系統、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智能組件等系列差異化產品。

近年來,橫店東磁的光伏業務營收佔比穩步提升。自2021年起,該業務的營收比重已逾越整體營收的半數,達到50%以上。直至2024年上半年,光伏業務繼續作爲其主要的收入支柱,貢獻了超過六成的營業收入。

圖片來源:wind

近年來,橫店東磁的財務表現,尤其是在光伏領域的佈局也顯露出行業共性挑戰。

2024年前三季度,橫店東磁整體實現營收135.81億元,同比下降13.85%,實現歸母淨利潤9.26億元,同比下降43.89%。細分到光伏板塊,2024年上半年,公司光伏業務收入58.96億元,同比下降13.25%,但出貨量逆勢增長77.87%至8.1GW。

業內分析人士告訴時代週報,在光伏產業大洗牌期間,市場競爭激烈,頭部企業往往會採取“以價換量”的策略,以爭奪市場份額,確保其市場佔有率。

“明年(2025年)出貨目標朝20GW努力,但這個數據還不明朗,需考慮新市場增量和國內情況,具體市場分解四季度會更加明確些。”橫店東磁相關高管在投資交流活動中如是說。

在電站方面,2024年年初,橫店東磁公告擬斥資52.69億元在江蘇連雲港投資建設三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940MW。截至2024年12月9日,橫店東磁高管在投資交流互動中表示,“目前首批容量約500MW+已成功併網發電。”

橫店東磁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500MW+的數據是截至12月初的,之後還有新的併網情況。”2024年初宣佈的940MW發電項目計劃在12個月內完成建設,所有項目都在按既定計劃分期進行,並且有序推進。具體進度和相關數據因涉及信息披露的公開性和公正性,不便詳細透露。

“漁光互補”模式引關注

橫店東磁採用的“漁光互補”模式,正成爲光伏行業探索的熱門方向。

“這一模式能夠高效利用土地和水利資源,同時兼顧漁業與清潔能源生產,符合當前政策鼓勵方向。目前很多光伏企業都在向高效複合型光伏項目發展。”橫店東磁方告訴時代週報。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國家電投、通威股份(600438.SH)等企業也在佈局“漁光互補”光伏。比如,國家電投在黑龍江集賢縣的150MW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約10.15億元;通威股份南京市龍袍“漁光一體”項目等。

從經濟性看,漁光互補具有“雙重收益”。以橫店東磁投資的項目爲例,除6.97%的基礎收益率外,水產養殖的附加收益可能進一步提升回報。但這一模式也存在高門檻,比如初始投資成本較普通光伏項目較高,且需兼顧光照、水質、養殖技術等複合管理難題。

同時,電價下調對光伏電站的投資收益影響較大。據索比光伏網的分析,當光伏標杆電價下調0.05元/千瓦時,項目的全投資內部收益率(IRR)可能會下降0.9%到1.4%,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可能會下降3.3%到6.7%。對於“全額上網”模式的項目,這種影響更爲顯著,資本金收益率下降甚至可能高達10%。

橫店東磁在公告亦提示風險:項目存在電價下調、併網容量不及預期導致投資收益下降等風險。如因國家或地方有關政策調整、項目審批等實施條件及融資環境發生變化,項目的實施可能存在順延、變更、中止或終止的風險。

“對於橫店東磁來說,光伏發電項目具有中短期的戰略意義,後續我們還會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度參與多類型的‘光伏+’項目開發。既會考量經濟性,也會關注政策變化。主要是輕資產運營,不會猛烈加註。”橫店東磁方表示。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