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醫學系生吐到掛急診 一照要洗腎了 未注意1事釀禍

醫師提醒初期腎臟病多無症狀,但可從早期篩檢,來查覺異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早期腎臟病常沒有症狀。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位21歲醫學系生,因打球后嘔吐就醫,竟發現已尿毒症、腎衰竭,若未換腎,終生都得洗腎。醫師提醒要及早發現腎臟異狀,早期篩檢很重要,檢測腎功能可藉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與尿液檢查尿蛋白,國健署提供的公費成人健康檢查,就有包含這2項檢查。

江守山上《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指出,上述醫學系生,才21歲,就讀大三,發病前在球場打籃球,打到一半開始吐,心想可能是運動過度、太累了,但回到宿舍休息後還是吐,因此到急診就醫。

江守山表示,結果一抽血,發現這名醫學系生已經尿毒症,超音波一掃2顆腎臟都萎縮了,腎絲球過濾率只有3點多,一般人是100,一個準醫生,初次確診腎臟病,就已經到第5期腎衰竭,他建議這名醫學系生準備換腎,否則21歲即開始洗腎,對個人對健保都是災難,一年要花80幾萬元。

江守山表示,臺灣與美國一樣,美國腎臟病人有3分之1,看醫生時已是第5期腎衰竭,且是洗腎前1個月纔看到腎臟科,這是因爲初期腎臟病不痛不癢,不會叫小孩沒人理,上述醫學系生頭腦雖好,也沒早些查覺腎臟異狀,一就醫就準備要換腎。

要如何及早發現腎臟異狀?江守山表示,平常健檢的驗血驗尿其實有幫助,健檢報告要看什麼?只要會看尿蛋白與腎絲球過濾率,就可初估腎臟是否有異狀,如果有尿蛋白,就不可能是腎臟正常的人,應該要就醫;再者要看腎絲球過濾率,如果腎絲球過濾率不好,也要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怡廷指出,腎臟病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疲倦、水腫、食慾不振等表現時,通常已是病情中晚期,因此早期篩檢很重要,檢測腎功能的方法,包括抽血檢查腎絲球過濾率、尿液檢查尿蛋白。國健署提供的公費成人健康檢查中,都有包含這兩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