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消費企業註冊生效 IPO“紅黃燈”限制不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沉寂許久的IPO市場,迎來一些積極的變化。
近日,深交所官網顯示,排隊超過兩年的廣東太力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力科技”),審覈狀態變更爲“註冊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太力科技是一家典型的消費企業,其主營業務爲真空收納、壁掛置物、氣調保鮮、戶外裝備、安全防護等多品類家居收納用品及相關功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此前,有傳聞稱,“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類領域屬於IPO“紅黃燈行業”,上市存在一定的限制。在此影響下,排隊多年的蜜雪冰城、毛戈平等紛紛轉道港股。
太力科技的IPO闖關也頗爲坎坷,其2022年12月27日獲受理,2023年8月11日通過發審會,時隔18個月才正式提交註冊。
但值得關注的是,太力科技2025年2月12日提交註冊後,僅一週時間就獲得了註冊結果。深交所官網顯示,其註冊生效的日期爲“2025年2月18日”,更新日期爲“2025年2月21日”。
市場人士認爲,太力科技的IPO進程提速,或反映出消費類企業IPO風向的變化。
消費不再是“紅燈”行業?
從主營產品結構來看,太力科技超過九成的營收來源於“收納袋”、“保鮮膜”、“壁掛置物架”等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產品。因此,部分市場人士對其“高新技術含量”存在一定質疑。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爲6.23億元、6.38億元、8.35億元、5.44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4358.38萬元、5883.55萬元、8495.77萬元、5177.21萬元。
其中,真空收納袋、垂直牆壁置物產品和其他家居用品,合計分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6.95%、97.08%、98.07%和98.68%。
不過,這並非意味着太力科技屬於低端的產業。
招股書中,太力科技的“自我定位”是“專注於新材料研發和真空技術產業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有一項自研新材料——TPE彈性體材料。據悉,TPE彈性體材料作爲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業內領先的高粘彈性與高阻隔性,該材料成功進入宜家產品生產技術規範,是宜家產品線指定的專用材料。
但公司TPE彈性體材料整體的業務規模並不高,報告期內貢獻的直接營收只有百萬級別。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的TPE彈性體材料收入分別爲797.94 萬元、871.84 萬元、769.41萬元和295.34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29%、1.38%、0.93%和0.55%,呈現下降趨勢。
因此,太力科技在招股書的顯眼位置記載了另一個能體現其“高新技術”含量的特色——中國航天專用壓縮袋的獨家供應商。
據介紹,公司產品已累計25次進入太空,解決了航天真空環境中的產品爆破風險與艙內非金屬材料緩釋風險,其航天產品具有高精度、防穿刺、高阻隔、耐爆破等特性。不過,在招股書中,太力科技並未明確披露公司生產的航天專用壓縮袋佔真空收納袋的總比例。
從目前真空收納袋市場總規模來看,最近三年太力科技在天貓平臺市場佔有率分別爲27.98%、22.24%、22.13%,公司市場佔有率排在首位。同時,報告期內,太力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爲54.19%、55.92%、59.36%、59.17%,遠高於同行可比公司。
招股書認爲,發行人作爲收納品牌的代表,與時俱進,大力發展開拓互聯網銷售,符合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是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良好範例。
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此次太力科技註冊生效,並不意味着“消費類”企業IPO要求放寬,而是遵照了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定位要求。
“太力科技屬於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的標本。這個(被支持)風向應該是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助力新質生產力這個方向,而不是僅是消費類方向。”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記者指出。
上半年IPO有望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力科技之前,已有一家消費類企業迎來了重大審覈進展。
1月14日,深交所發佈2025年第1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馬可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馬克波羅”)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馬可波羅所處的建築陶瓷領域,也屬於傳統產業,但近年來,馬可波羅一直遵循了綠色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其從原材料到生產過程各環節的綠色低碳技術,已形成核心發明專利26件,獲科技成果12項,其中4項科技成果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王驥躍還提到,馬可波羅的扛住了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公司業績穩定住了,再次上會也就過了。”
今年以來,審覈端出現了一系列積極信號。
據記者觀察,雖然在審企業數量較往年大幅下降,但近期新過會企業、創業板企業提交註冊到獲准註冊的速度明顯加快——創業板每週都有企業提交註冊,近兩週均有2家企業獲准註冊。
2024年,創業板上市企業共38家,從提交註冊到註冊成功平均用時91天。而今年拿批文的9家創業板企業,從提交註冊至註冊生效,僅需用時(中位數)17天,最快僅用時9天(衆捷汽車、太力科技),較去年該時段的91天用時,大幅提升超5倍。
IPO“堰塞湖”也明顯紓解,截至目前,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在審企業僅207家,創業板排隊企業家數僅剩29家(已過會18家,審覈階段企業11家)。
隨着監管審覈提速,IPO市場是否有望在上半年回暖?
答案或還有待觀察。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對記者指出,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使民營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一方面,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支持;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也會更加順暢,有助於企業擴大規模、開展研發等,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從而推動股價上漲。”
而聚焦於IPO審覈發行領域,王驥躍表示:“IPO市場是否回暖,在於股票市場。市場回暖了,IPO就會回暖;市場一直低迷,IPO就不會好起來。並且,當前IPO對真正有實力的科技創新類的公司,都是支持的。”
前述保代也認爲:“對於科技類企業 IPO肯定是優先支持的,但想保持之前那種魚貫而出的形勢,我覺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