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登場 一次看懂日本首相指名選舉
日本21日舉行臨時國會,選出新任日本首相。圖爲去年衆議院首相指名選舉投票狀況。(達志圖庫/TGP)
日本將於本月21日舉行臨時國會,選出接替石破茂的第104任首相。隨後經過日本皇居舉行、稱爲「親任式」的首相任命儀式後,新內閣將成立。由於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外界關注自民黨新任總裁(黨魁)高市早苗能否順利出任首相,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攻防仍持續。
《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針對日本首相指名選舉制度進行了解說。
日本《憲法》第67條規定,首相應由國會議員中經國會表決產生。衆議院與參議院分別以記名投票方式選出被指名的議員,這個程序稱爲「首相指名選舉」。若第一次記名投票無任何候選人獲得過半數票,則由得票數前兩名進行決選投票,獲得多數票者當選。
若衆院與參院的表決結果不同,將召開兩院協議會協調意見。若仍無法達成共識,將以衆院的決定作爲國會最終決議。被指名的議員隨後將由天皇正式任命,成爲日本首相。
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黨在去年衆院選舉與今年7月參院選舉,都失去過半席次。公明黨於本月10日宣佈退出執政聯盟,表明在首相指名選舉不會投給高市。自民黨目前在衆參兩院的席次都大約佔4成。儘管自民在衆院仍爲第一大黨(196席),但若失去公明黨(24席)合作,僅靠國民民主黨(27席)或日本維新會(35席)任何一方的支持,都難以達到過半數的233席。
另一方面,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148席)也無法單靠在野各黨的部分支持達到過半。若立憲民主、國民民主等能整合出共同候選人,也可能由在野陣營推出首相,因此在野黨間的合作備受關注。不過,日本維新會與自民黨正就政策合作協議中,加大高市出線的機率。
去年11月衆院舉行的首相指名選舉,進入石破茂與立憲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之間的決選投票,最終石破茂當選第103任首相,是自1994年自民、社會、先驅新黨聯合政權誕生以來,睽違30年首次進入決選投票,也是史上第5次。
這次日本維新會考慮與自民黨合作,已脫離在野黨合作陣營。同時各主要在野黨試圖爭取剛脫離聯合政權的公明黨加入。在情況不明朗情況下,這次新日本首相指名選舉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