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觀察|新任總理僥倖逃過彈劾,法國經濟復甦前路困難重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賴鎮桃 廣州報道
一週之內,法國總理巴魯就遭遇了兩輪議會不信任投票。但好在貝魯成功過關,避免成爲下一位“短命總理”。
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國民議會2月5日就左翼聯盟部分政黨提出的兩項對政府不信任動議進行表決。兩項動議最終均未獲通過,貝魯領導的政府未被彈劾。
本週一,貝魯動用憲法相關條款授權,繞開國民議會投票,強行通過2025年國家財政預算草案以及社會保障預算草案的第一部分。於是法國左翼聯盟中的“不屈法國”等反對黨派,有機會在國民議會中提出對政府的不信任案。
巴魯逃過彈劾一劫,法國政壇避免再次陷入看守政府的動盪,市場暫時鬆一口氣。法國CAC 40指數在週四(2月6日)開盤後走高,10年期法國國債收益率跌破3.1%,回到去年12月中旬法債拋售危機之前的水平,10年期德法國債利差縮小至71個基點。
在受訪專家看來,今年對法國乃至整個歐盟來說,主要的政治風險不再是內部政壇不確定性,而在外部——特朗普高舉着正欲落下的關稅大棒,還有他一手攪動的地緣政治風險。
政壇穩定成共識
去年12月,就任法國總理僅三個月的巴尼耶,在極左和極右翼的圍攻下遺憾離場。接棒上任的貝魯,被形容爲馬克龍“最後的希望”,因爲這位73歲的老人一直以來活躍於法國政壇的中心,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重量級人物,和法國各個派別都保持着不錯的關係,馬克龍選他出任總理也不易招致左翼或右翼的反感。
就在貝魯宣誓就任法國總理時,極右翼領袖勒龐還威脅道,不排除再一次支持不信任動議。
但這周,貝魯再次使出巴尼耶同樣的招數,強行通過預算案,讓反對黨有機會發起不信任投票,底氣何來?而且在週三的表決中,兩個不信任動議分別獲得128名和122名議員支持,均遠未達到通過所需的最少289票。爲何這次部分反對黨議員選擇了放過?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學院副院長王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貝魯這次能成功挺過不信任動議,直接原因在於中間派和左右翼不斷在做協調。“在跟各個黨派協商後,貝魯調節預算案裡的內容,讓極右翼基本感到滿意。由於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主要關心的議題是移民,現在內政部長已經對該問題採取了很多措施滿足這些訴求。而左翼一直炮轟的是退休制度改革,不滿馬克龍的延遲退休年限,所以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揪着這個問題不放,提出彈劾。但左翼的社會黨曾經是執政黨,對維持政府和國家的正常運行有一定責任感,不願意揹負再次推翻政府、導致法國政局不穩定的罵名,加上社會黨和貝魯的關係一直比較近,所以這次沒有幫助極左翼來推翻貝魯政府。”
實際上,爲了爭取更多支持,避免預算案遲遲不通過、政府陷入停擺,貝魯已經軟化了縮減赤字的立場,對預算案做出調整。在巴尼耶提出的預算案裡,2025年法國政府要增稅減支600億歐元,把財政赤字降至5%,貝魯版本則把增稅減支的規模減至500億歐元,財政赤字目標改爲5.4%。
近兩年,法國政府赤字、債務水平不斷攀升,遠超歐盟劃定的紅線,時常引發投資者擔憂,質疑法國財政可持續性,但反對黨或許也明白這是個難解的問題,過多糾纏並無意義。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東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俄烏衝突以來,法國的財政問題日益嚴重。一方面經濟受到了拖累,還要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另一方面法國對尼日爾等西非國家的控制能力減弱,因此,不管是誰上臺,短期內恐怕難以讓法國財政好轉,這可能也是貝魯能夠過關的原因。
“彈劾巴尼耶實際上是在野黨的政治表演,既然他們已經代表自己的選民向馬克龍表達了憤怒和不滿,後面也應適可而止。”丁東漢說道。
在週三的信任投票之前,國民聯盟主席巴爾代拉表示,現在重要的是“避免可能會對經濟帶來嚴重後果的政治不確定性”。
此外,對反對黨來說,他們的野心始終在2027年總統大選。王鯤解釋稱,現在各個黨派的工作重心已不在預算案上,而是轉移到下一屆總統競選的候選人的角逐上了。
危機在外部
“我剛從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回來,見證了這個國家的樂觀情緒有多高漲,但我一回法國就被澆了個冷水澡。”法國首富、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首席執行官阿爾諾在公司最新財報中這樣寫道。
而他炮轟的正是貝魯政府提出的預算案,當中要對富人和大公司加稅的內容,正遭到阿爾諾爲首的企業界抨擊。法國僱主聯合會主席Patrick Martin表示,法國企業界對政府財政預算案“感到憤怒”,一些公司有能力會到海外投資,“但那些不能赴外投資的公司將陷入困境”。
在王鯤看來,現在法國的預算案可以說是各黨派妥協的結果,不外乎是向富人多徵一點稅,以及在各個公共服務領域削減一點開支之類的,並非重大改革,也不能爲法國未來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而法國當下最緊迫的發展問題,如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以及馬克龍剛剛提出的歐洲戰略自主建設,仍是無米之炊。
而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忌憚的還是法國政壇動盪。去年6月,馬克龍解散國民議會、提前大選造成三派分立的格局,政黨紛爭不斷。議會彈劾、政府倒臺等一系列鬧劇下,政治不確定性始終是籠罩在法國股市和國債市場上的烏雲,2024年法國CAC 40指數全年下跌3%,成爲全球主要股指中唯一收跌的市場。
展望2025年,政治不確定性還會是高懸在法國資本市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王鯤表示,目前法國政壇處於“左翼-中間派-右翼”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內鬥很厲害,但是因爲任何一個黨派單獨想幹什麼事情也都做不成,所以今年政局會趨向穩定。
然而,今年法國可能會捲入新一場來自外部的風暴。
王鯤進一步指出,法國現在面臨的更大的危機是法美、歐美關係的調整。目前來看,特朗普上臺以來,還沒有完全澄清他對歐盟的政策。他已兩次威脅要對歐盟增加關稅,還絲毫不掩蓋對格陵蘭島的覬覦。馬克龍在巴黎聖母院重新開幕的時候見過特朗普,也在新年前後多次講話中重新提及了歐洲建設戰略自主的緊迫性。這都說明法美乃至歐美關係面臨着比較重大的調整。
“特朗普上臺會帶來更大的改變,如美歐之間開打貿易戰,歐盟要面臨戰略和經濟雙重壓力,甚至可能失去解決俄烏衝突主導權,以及北約協調失靈等等……這些外部因素帶來的衝擊是結構性的。哪個國家能主導危機進程,在歐盟與美國的談判中爭取主動權,捍衛歐洲的主權、安全、利益,就會成爲歐盟未來的核心。”王鯤補充道。
這也意味着法國的經濟復甦前路更爲艱難。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1月30日表示,2024年法國GDP同比增長1.1%,四季度GDP環比下降0.1%。
荷蘭國際銀行在1月份發佈的研報更預測,2025年法國經濟增速將放緩,GDP增長率僅0.6%。研報指出,鑑於出口可能受到貿易緊張局勢再度擡頭的打擊,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幾個月法國的工業活動將非常遲緩,服務業的信心和建築業的訂單都在下降,表明今年又是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