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觀察|特朗普稱俄羅斯應重返七國集團,美俄關係改善是否影響中俄合作?外交部迴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3日稱,俄羅斯應重返七國集團(G7)。
特朗普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說:“我很想讓他們(俄羅斯)回來。我認爲把他們趕出去是個錯誤。這不是喜不喜歡俄羅斯的問題……他們應該坐在談判桌上。我認爲(俄總統)普京很想回來。”
特朗普認爲,如果八國集團存在,烏克蘭問題可能就不會出現。特朗普還稱,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就主張讓俄羅斯重返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1997年因俄羅斯加入而變爲八國集團。2014年,上述七個西方國家以克里米亞問題爲由抵制原定當年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改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七國集團峰會。此後,八國集團恢復至七國集團。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想要俄羅斯重返G7的言論只是一個表態,是給普京“拋去的一個媚眼”,但這並非美國一個國家可以拍板定奪的。預計在剩下的大多數G7國家中,日本、意大利可能支持,其他都不太可能同意,因此,俄羅斯重返G7的前景極爲渺茫。對此,普京應該也不會抱太大幻想。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執行主任王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也認爲,從短期看,俄羅斯重返G7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他指出,在2014年之後,G7對俄羅斯進行了至少2萬項的制裁。要讓俄羅斯迴歸,普京將要求G7首先取消制裁、承認克里米亞,而G7國家可能很難做出退讓。
美俄關係改善是否影響中俄合作?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4日迴應道,中俄是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近年來,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排除外部干擾,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中俄合作既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因素影響。中方願同俄方繼續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基礎上,鞏固兩國永久睦鄰友好,持續推進全方位戰略協作,不斷深化互利共贏合作。”郭嘉昆說道。
美在俄公信力爲零,特朗普對俄政策或難以奏效
呂祥認爲,在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框架中,俄羅斯的地位顯得尤爲重要。他曾於競選期間宣稱將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衝突,而後又提出需時半年,但至今尚未形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一問題已成爲特朗普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特朗普任命的俄烏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日前表示,特朗普正計劃向莫斯科和基輔雙方施壓,以促進俄烏衝突的結束。他透露,目前正在討論關於如何施壓的問題,以此爲特朗普提供實現目標的籌碼。
然而,呂祥指出,若持續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可能會促使俄羅斯採取更爲激進的行動,這反而不利於俄烏衝突的化解。從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表態來看,他對於其政策可能產生的後果顯然缺乏充分的考量。
王文指出,特朗普對俄戰略理念與民主黨不同,也與此前共和黨總統不同:一是出於其個人對普京式政治強人的特殊情愫;二是出於商人願意合作、共商利益、分配贏利的理念。
“特朗普傾向於認爲,把俄羅斯排除在西方體系之外,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只會把俄羅斯置於整個西方的對立面。若能把俄羅斯勸回G7的大家庭,可以通過年度元首會面機制與頻繁的部長級會議機制,加強對俄羅斯接觸、規範與約束,還可以拉攏俄羅斯,是一舉兩得的行爲。”王文說道。
但從實際效果看,王文認爲,特朗普只能在表面上緩和與俄羅斯的對抗關係,不可能全面改善,更不可能完全將與俄羅斯和好到1990年初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爲2014年以來美國的一系列制裁已經讓俄羅斯人徹底放棄了幻想,美國在俄羅斯的公信力幾乎爲零,而美國國內“深層政府”、歐洲利益集團也不可能對俄完全丟掉防範、恐懼與敵視。
呂祥認爲,重返G7對於俄羅斯重返國際舞臺、重拾國際影響力肯定有很大幫助,但估計普京對此並不會抱太大幻想。“普京要‘面子’,但更要‘裡子’。當前,他對美國的核心訴求是放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特別是取消俄羅斯能源出口的限制。”
談及美俄關係的走向,呂祥認爲,從經濟上看,兩國的利益共同點並不多,相反,在能源產業上有高度競爭關係。特朗普在上個任期就在積極推動美國能源的出口,試圖以此增強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第二任期中,這一政策勢必強化。而如果美國放鬆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限制,將給美國的能源出口帶來競爭壓力。因此,特朗普的對俄政策有很多難以協調的矛盾,恐無助於俄烏衝突問題的解決。
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分歧加劇,跨大西洋聯盟或現裂痕
近期,美俄兩國元首密集互動,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當地時間12日,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通話。雙方討論了烏克蘭問題、中東、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的力量以及其他多個話題。
特朗普在會談後表示,雙方希望結束俄烏衝突並同意緊密合作,包括互訪對方的國家。雙方還同意讓各自的團隊立即開始談判,並將首先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聯繫,告知他此次通話內容。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兩國總統一致認爲,俄美合作的時機已經到來。兩國元首在通話中同意組織兩人的會晤,普京邀請特朗普訪問莫斯科。他們還討論了交換兩國被扣人員以及中東問題等。
當地時間13日,特朗普說,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國高級官員將出席14日在德國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他表示,烏克蘭將是旨在結束俄烏衝突談判的參與方之一,俄烏衝突“必須結束”。
然而,美俄元首近期的隔空交流卻讓美國盟友感到極度不適。針對美俄同意就烏克蘭問題啓動談判,歐盟13日表示,任何涉及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的談判都不能沒有歐方參與,歐洲必須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
呂祥分析道,歐洲在俄羅斯問題上的立場十分複雜。一方面,德法兩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國前總統拜登影響被捲入俄烏衝突的,不僅投入了大量的援助,而且在經濟上付出沉重代價,使得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負增長,因此,早日解決這場衝突符合歐洲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歐洲不願被動面對美俄和解的局面,堅持自己也必須在談判桌上。
“如今,烏克蘭問題不僅僅是美俄關係問題,而是演變爲美歐關係走向的關鍵標誌。”呂祥指出,當前,特朗普既未提出解決俄烏衝突的明確方案,又與盟友產生分歧,致使跨大西洋聯盟面臨瓦解的風險,使得錯綜複雜的形勢更加混亂。
王文過去兩年多曾六次訪問歐洲9國,他告訴記者,歐洲政治精英深受百年來“恐俄症”慣性的影響,尤其是歐洲東中部,他們寄希望於美國、講求“政治正確”,尤其以德國和波蘭爲甚。“如果美國是以放棄烏克蘭目前的訴求而單邊對俄協商解決的話,那意味着對烏克蘭和整個歐洲的背叛與出賣。這是目前歐洲所接受不了。”但他認爲,歐洲的籌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