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癌症恐暴增3500萬例!高醫啓動國際合作佈局 聚焦精準醫療

▲高醫重磅級黃金團隊,中間爲院長王照元。左三爲副院長林宗憲,右三爲戴嘉言副院長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記者吳奕靖/高雄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了205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將比2022年暴增77%,總數上看3,500萬例;而在臺灣,癌症已蟬聯52年十大死因之首,堪稱國人健康最大公敵。面對這場橫掃世界的健康危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不只選擇面對,更選擇走出去——12日,高醫與臺北榮總、彰化秀傳體系攜手,聯合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共同主辦「臺越國際癌症照護論壇」,在胡志明市登場,現場匯聚逾40位臺越醫界重量級專家,針對「癌症照護」這項全球最受關注的健康議題進行深度交流。

這不只是論壇,更是一場醫療戰略的實踐。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由高醫王照元院長親自率隊出征的黃金陣容——從癌末營養支持、智慧醫療應用、到精準手術實作,逐一揭示高醫在癌症治療領域的核心技術與臨牀進展。論壇開場,王照元院長直指未來癌症治療的核心:「對症下藥,已經不夠;現在必須做到『對人下藥』。」他以「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爲題,針對高醫在基因突變偵測、個人化治療配置的最新成果進行分享。NGS具備高通量與高精準度,能快速分析癌細胞內基因異常,進一步協助臨牀醫師爲病人量身打造治療策略,避免無效療程與副作用浪費。

▲高醫重磅級黃金團隊今(12)日于越南胡志明市參與臺越醫療論壇 。(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高醫王照元院長主講「在健康照護上導入人工智慧」,聚焦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圖/記者吳奕靖翻攝)

王照元強調:「精準醫療不是口號,而是能在存活率、生活品質與醫療效率上,同步見效的實務戰術。」他也直言,身爲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研究中心,高醫的角色,不只是「跟上」國際趨勢,更要「定義」下一個醫療前線。完整展現臨牀到社區的全流程癌症照護佈局。外科部蔡祥麟副主任聚焦癌末病人的營養支持,分享高醫整合型居家照護模式,並強調「讓重症患者安全回家、安心療養」不是口號,而是高醫在全臺首設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背後的實戰哲學。

肝膽胰內科戴嘉言副院長則以「臺灣肝癌治療現況」爲題,詳細剖析肝癌在地特性與策略應對;手術團隊方面,機械手臂手術中心黃敬文主任分享「大腸直腸癌精準手術」實作經驗,呈現AI輔助與術中即時辨識技術;心臟血管內科林宗憲副院長則介紹智慧醫療在整合性照護中的實際應用與轉化模式。

會場中,不少越南醫學代表對高醫展現的技術與實力表達高度關注,甚至主動提出希望能組團前往臺灣進行實地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論壇背後還隱藏着一場外交策略的靜默演出。高醫自2022年起,即積極佈局越南市場,與當地多家醫學中心建立合作關係,此次更在王照元院長率團下,與大水鑊醫院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從「醫療人員交流」、「學術資源共享」、「病人照護品質提升」、「共同研發合作」四大方向深入合作,開啓臺越跨境醫療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