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人工智能行業或臨“逆風”!IEA警告全球貿易戰威脅

財聯社4月10日訊(編輯 周子意)國際能源署(IEA)技術總管Laura Cozzi最新表態,不斷升級的全球關稅戰可能給新興的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行業帶來挑戰,導致增長放緩。

IEA週四(4月10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到2030年,美國、中國和歐盟的數據中心需求增長將佔據全球增長預測的80%,預計人工智能的使用將佔主導地位。

根據IEA給出的基本情景,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用電量預計將上升到945太瓦時左右,但在“逆風情景”下,用電量將降至670太瓦時。

報告所指的“逆風情景”包含了當下正在發生的許多事情,例如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對更多國家徵收更多關稅等。

Cozzi也指出,在目前的關稅環境下,人工智能的增長將比我們在基本情況下看到的情況要慢得多。

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外,還存在一些令數據中心行業增長放緩的因素,例如發電需求激增下電力公司能否及時應付、以及對電網設備的高需求所帶來的壓力。

IEA報告稱,美國正在開發的數據中心中,約有50%架設在了已有的大型集羣中,這可能會增加當地出現電力瓶頸的風險。

目前美國電力公司一直在應對大量的新電力產能申請,這些申請的新產能料超過需求峰值、甚至超過現有發電能力。不過這一點引發了人們的質疑,即一家科技公司可能同時接洽多家電力公司,因此需求前景是否存在被誇大的可能。

Cozzi指出,IEA的報告就旨在加強與科技公司和行業合作,瞭解數據中心的真正用電情況,這最終將成爲人工智能獲得所需電力的關鍵。

與此同時,電網設備的壓力也可能導致一些數據中心的項目延遲。IEA的報告稱,對輸電線路、關鍵電網和發電設備的需求很高,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