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英國大學排名搶先版:真的是被遺忘的榜單啊!

話說,在沒有QS排名之前,英國大學主要是看三個榜單的,一個是泰晤士的,一個是看衛報的,還有一個是5-7年才磨磨蹭蹭出一次,然後影響英國高校經費多少的REF排名。

只不過隨着QS在這個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統治力之後,這幾個榜單也成爲了野榜,像我們這種做英國留學14年之久的,曾經都是很喜歡去分析CUG排名的,那時候覺得QS排名就是個笑話。

當然,現在反過來了,QS掌握了話語權,CUG和THE都成了野榜。排名放出來,大家都噴。所以,哪有什麼真相啊,無非是誰的流量大,誰的市場佔有率大,誰又更符合當下主流學生的利益罷了。你形成規模了,自然僱主這邊也會着重去看這個榜單了。

廢話不多說,QS發榜在即,但CUG排名今年已經提前發了,按時間順序,其實QS今年這個時間已經發布了,今年推遲了20多天發佈,估計是又憋什麼大招。我們先看個搶先版的英國大學排名。

1.劍橋

2.牛津

3.倫敦政經

4.聖安

5.杜倫

6.帝國理工

7.拉夫堡

8.巴斯

9.華威

10.蘭卡

11.埃克塞特

12.約克

13.UCL(-4)

14.伯明翰

15.布里斯托

16.謝菲爾德

17.南安

18. 愛丁堡(-3)

19.國王學院KCL(+5)

20.薩利(-8)

21利茲

22.卡迪夫

23. 利物浦

24. 貝爾法斯特女王

25.赫瑞瓦特

26. 東英吉利亞

26. 諾丁漢

28. 曼徹斯特

29. 埃塞克斯

30. 阿伯丁

31. 格拉斯哥

31. 紐卡斯爾

31. 萊斯特

34. 倫藝UAL

35. 皇家霍洛威RHUL

36. 雷丁

37. 諾桑比亞

38. 思克萊德

39. 鄧迪

40. 斯旺西

41. 瑪麗皇后QMUL

42. 普利茅斯

43. 蘇賽克斯

44. 阿斯頓大學

就列這麼多啊,太靠後的就懶得列了。

話說,我們還是分析下這個榜單,給大家另外一種視野上的參考。

這個CUG榜單了,主要是英國大學這邊相對主流的,對本土學生有一定參考作用。指標參數會特別的多,有學生滿意度啊,研究質量啊,本科錄取分數,畢業生就業情況,師生比例,甚至設備設施這種等等。數據來源會和HESA以及REF給的參數去制定,所以,其實這個榜單是有一定權威性的。

通過這個榜單,你能大致的瞭解到這些英國大學具體行情或表現怎麼樣,比如學生滿意度這個東西,愛丁堡,曼大,kcl這種每年都是被拉出來吊打的,事實上這些學校的學生滿意度也的確低。每年都被學生投訴,且不去說什麼中國學生比例高什麼的,主要是學校學生多,不辦事,教職員工喜歡踢皮球。你最好別有事,有事就是找下一個,就是不給你解決,或延遲給你解決。這能忍?必須差評。

這也是爲啥這些綜合學校qs排名好,但本土的cug排名上不去的原因。人家的打分相對比較實在也真實,維度也多。

還有就是比如設備設施這種指標,一個好的學校是不是硬件要好,佔地面積要大,政府撥款要足,給的經費要多?全靠自己在市場去綁定和盈利的學校雖然模式很成功,但在某方面其實不是人家主打的標杆。而在這個設施上面,爲啥拉夫堡大學強得離譜?爲什麼拉夫堡大學可以排在前10,而且這麼多年下來一直是?人家屬於體校屆的王牌選手,全歐都是最好的體校。如果一定要和國內學生類比,可以看成是北體,當然拉夫堡更強點,人家是真的各個體育模式的項目都有。每年在這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本土學生超愛的,也吸引了很多eu生源的加入。

但就是拉夫堡這種學校,被放到了qs排名裡面,瞬間就成了小透明,你壓根就懶得在排名裡面去找他的位置。你的眼裡可能就盯着前200在戰戰兢兢。

再有,就是cug榜單和qs榜單有個最本質的區別,前者是注重本土學生選專業和學校的,qs則是注重給國際學生去選學校的。而當地local和國際學生選校的思路本身也是雲泥之別。

當地學生主要看學生滿意度如何,距離家近不近,有沒有歷史厚重感,是不是那種老牌子有底蘊的學府,你這個專業是不是在全英是top級別的。至於你是不是綜合學校,是不是qs排名好,他們是一點都不帶看的。比如歷史底蘊這個東西,英國本土學生是真的超級看重的,就像爲什麼牛劍,聖安,杜倫能在靠前序列,你去看看人家老錢和新錢是不是把孩子都往裡面送,畢業生裡面從政的,做律師這行的是不是就屬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多,人家是權力人才輸送中心啊。那妥妥的圈子的力量,就像你要在國內讀法,是不是離不開五法四系一樣。是不是你得在紅圈律所鍍金過後,才能被圈子認可?這是一個道理。

而國際學生了,尤其是我們中國學生,對排名執念尤其深,學校好回國纔是硬道理,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什麼環境,地理位置,學費,有沒有底蘊,專業好不好,有的學生都讀撿漏專業去了,還在乎專業好不好嗎?至於你是不是古老學校,有些看顏值的學生會去考慮,但有這種考慮的真的不多的。

所以,你發現沒,這完全是兩套標準體系?自然是不能兼容的。而在QS佔領國內留學生心智後,CUG這種本來很具備參考度的榜單瞬間就是垃圾榜單了。很多人就開始嘲諷?排的什麼啊?假的榜單吧?中國學生和人家英國大學屬於兩個頻道的,你說你的,人家大學也辯駁不了,自然你說的都對了。也就對對對咯。

總了個結:當然,我不是在給你洗這個榜單。只是告訴你,CUG這個榜單在2018年以前都還是很有市場佔有率的。

那時候去英國留學的學生,相對人數方面更少點,家裡條件普遍也更好點。外加市場行情好,留學生回國就業特別絲滑,不存在什麼回國後,找不到工作,被篩選掉的。那時候不是企業選人,而是留學生挑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都吐槽留學生太難伺候了,幹不長的,白培養了。那不是人家留學生難伺候,那是人家跳板機會更多,有更好的等着。

你再看看現在,畢業生人數這麼多,大家都在向下互卷,願意將就的學生越來越多。企業效益目前還沒轉好,很多傳統行業尤其是圍繞房產和金融的板塊都在破碎中。留學生當然也討不了多少好。

所以啊,不是什麼學歷貶值了,也不是什麼英國水了,或澳洲水了,澳洲幾年前不一樣嗎?只是篩選的門檻變高了而已。耐心等等,轉機總會有的,每隔一段時間都有經濟危機的。只不過這幾屆學生困難模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