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從趨勢看未來該如何應對?
文/人物誌
人口老化的速度,遠比你我想像中的快!那年在課堂裡聽到的「超高齡社會」已是臺灣2025年的人口趨勢。根據國發會最新的預測指出,臺灣將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數的20%,也就是說,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此外,人口紅利更將在2028年結束,而2047年臺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將超車日本,成爲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人口老化的速度,無疑是臺灣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面對這個趨勢之前,我們也必須瞭解它會帶來的影響,才能及早做好準備,應對未來的高齡化社會。
▲臺灣將成爲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圖/Pexels,下同)
勞動市場的改變與挑戰
人口老化最首要的衝擊就是勞動市場,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勞動力短缺將成爲社會與企業的隱憂。面對這樣的產業趨勢挑戰,企業與政府皆須考慮推動「高齡友善職場政策」像是提供彈性工作時間、減少體力負擔的職位,並降低職場中的年齡歧視,不讓高齡者被時代淘汰,讓有勞動力並想繼續工作的長者能在職場中發揮價值,如此不僅能填補少子化的缺口,也能減少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危機與風險。
加強健康意識成爲關鍵課題
人口老化代表着壽命延長,卻不代表健康會一起延長。很多人的老年生活是與疾病共度,不僅沒有享受到福壽,也讓醫療負擔日漸沉重,長照也因此成爲必要的發展趨勢。而這樣的狀況也可看出,國民的健康意識尚未與人口老化連結。
「如何健康的迎接老年生活」亦是青壯年的課題。在我們已知高齡化社會將帶來的挑戰爲何,先提早改變做好準備,理解「預防醫療」的觀念,並維持自身的健康狀態,擁有強健的體力,是我們面對人口老化的本錢。
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照顧好身體之外,心理健康也是我們在面對高齡化社會需要關注的面向。高齡者要面對的痛苦除了疾病,可能還有喪偶之痛,以及孤苦的獨居人生,這也是爲什麼65歲以上族羣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老年人的不快樂,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當長輩長期處於抑鬱狀態,也會影響家庭氛圍,子女的心理壓力亦會增加,甚至會造成工作與生活品質下降。解決之策除了透過政策與社會關懷外,推動心理諮商與強化家庭連結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幫助高齡者適應老年生活,也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人口老化對臺灣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雖然在勞動市場、醫療體系與社會結構中都有巨大的挑戰與風險,但也全然只有負面影響,其中所蘊含的商機與創新,依然會在未來有着全新的機會等待我們共同發掘。
延伸閱讀
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你準備好了嗎?
「9034」現象帶來的 3 種趨勢,及時行樂的生活哲學
※本文由人物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