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東聲音藝術節 多物種的糾纏開展囉!

藝術家駐地_澎葉生Yannick Dauby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11/8-12/7臺東美術館 多物種的糾纏展出!

2025 臺東聲音藝術節邁入第六屆,延續去年「多物種的糾纏/The Entanglement of Multispecies」主題,邀請六組藝術家在臺東美術館山歌廳和小文創教室展出,透過創作迴應自然、生態與文化的交織共生。

五組藝術家歷時一年多的駐地研究:Yannick Dauby澎葉生在南橫利稻部落錄製孩童與獵人的故事和夢;王榆鈞走訪臺東巷弄,記錄職人們的脈動和節奏;吳思嶔以竹子爲出發點,探索麻荖漏事件的歷史軌跡,並與擊樂家張幼欣合作,將雕塑與聲響結合爲一件可演奏的作品;楊欽榮數次往返綠島與蘭嶼,以海潮和風聲,譜出人與自然共生的環境敘事;廖於萱隨着卑南族利嘉巡守隊入山,從動物的視角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的關係。此外,也邀請香港及瑞士藝術家黃加頌與Benjamin Ryser,帶來地震後太魯閣族砂卡礑部落駐村創作的錄像聲音作品。

藝術家駐地_廖於萱 (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11/1跨域演出與市集

今年跨域演出以打擊樂爲核心,由擊樂、聲音工作者薛詠之創立的「不二擊聲音製造所」帶來精彩的演出,以及長年探索實驗音樂的 Olmo 雨果,用即興創作帶來生活中的光影和聲響。還有江忻薇的小提琴與Viktor Schramek的爵士鼓共創的即興交錯。

當天,今年金曲獎得主戴曉君Sauljaljui將與臺東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合作,讓古典與流行在聲音藝術節的序幕中交織。

聲音採集_吳蒙惠(維恭・魯那登)(圖/臺東縣政府提供)

打開耳朵主動聆聽

音樂人吳蒙惠(維恭・魯那登)今年參與「臺東聲音資料庫」計劃,記錄大武海邊的風浪聲、樟原橋畔的蟲鳴、八仙洞石壁的回聲,足跡遍佈利吉惡地、關山、池上。這些聲音不僅是自然的記錄,更是臺東生活的節奏。透過傾聽與聲音採集,邀請觀衆打開耳朵,感受這片土地潛藏的多重的生命交織。

(臺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