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精心策劃一大批主題活動

“光榮之城”紅色文化直抵人心

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精心策劃一大批主題活動,以大衆喜聞樂見方式講好紅色故事

前不久,一場國防主題快閃活動在嘉定區的南翔印象城開啓,用軍事模型、徽章盲盒、卡牌對戰等文創互動,把硬核國防知識“玩”出了新花樣。14歲的熊宇晨在一排軍事模型前駐足觀賞,眼中充滿好奇與興奮:“非常炫酷,還看到很多書本上沒見過的細節!”

作爲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的亮點項目,這樣的國防文創展示快閃活動已經走進上海多個商圈,讓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入市民生活。

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開展“光榮之城”2025上海紅色文化季,圍繞研究出版、展覽展陳、文藝影視、社會宣教、思政研學、旅遊文創、媒體傳播七大板塊,精心策劃推出一大批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傳承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濃厚氛圍。

深挖上海豐富紅色資源

今年紅色文化季期間,上海緊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五卅運動100週年、陳雲同志誕辰120週年等重要節點,不斷深挖各領域豐富紅色資源,推出一批展覽展陳,讓更多市民學習瞭解黨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歷史。

6月9日,“黨從這裡誕生——上海市珍貴紅色檔案聯展”在市檔案館開幕,通過近200組(件)紅色檔案文獻、實物檔案和影像資料,講述建黨初期中共中央在上海領導全國革命鬥爭的歷史,一個月就接待330餘家單位的8800餘人次參觀。“七一”前夕,“朝着勝利的方向——中共中央駐地巡展(1921—1949)”在上海中心118層的“上海之巔”觀光廳向公衆開放,以中共革命駐地歷史軌跡,展現黨帶領人民從苦難中奮起、在鬥爭中成長,最終迎來新中國誕生的輝煌歷程。

近年來,上海着力打造建黨歷史資源高地、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建黨故事傳播高地。紅色文化季期間,主辦方引領上海市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依託“黨的誕生地”主題出版中心,集中發佈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紅色主題出版物。

6月26日,第二屆“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進新時代新徵程”學術研討會議在上海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闡釋、價值傳承、敘事傳播等主題開展了深入交流研討。“黨的誕生地”主題出版工程也佳作頻出,“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力量之源·紅色100故事選編》等一批精品書籍先後問世。

“想不到百年建築背後還有那麼多感人的故事。”7月中旬,烈日高懸,40餘名市民以外灘1號爲起點,參與到“漫步百年外灘,追尋紅色足跡”活動中,在宣講員帶領下探尋建築背後,我黨經濟“隱蔽戰線”上的紅色故事。

在社會宣教方面,全市各部門整體聯動、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參與,深挖全市各領域紅色資源,針對不同羣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教育。“光榮之城學黨史”系列活動梳理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各類活動100場,涵蓋講座、紀念活動、城市行走、情景黨課等不同形式,並在“紅途”平臺推出線上預約等服務。全市各區也因地制宜開展系列主題宣教活動,開展紅色文化季閔行、寶山、嘉定專場,“光榮之城 賢城曙光”奉賢區紅色文化月月行、浦東新區泥城鎮第二屆“紅色文化節”等活動,把紅色資源送到市民身邊,讓廣大市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紅色文化的滋養。

唱響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雲兒女》在黃浦劇場首映,《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唱響並迅速傳播全國。今年5月,“走進國歌唱響地·紀念國歌唱響90週年”主題活動在黃浦劇場舉行,教師學生、黨員羣衆代表等同聚黃浦劇場回顧崢嶸歲月,《風雲兒女》等銀幕佳作隨後也在黃浦劇場、和平影都上映。

今年紅色文化季期間,本市相關單位繼續發揮紅色文藝溫潤心靈、啓迪心智的重要作用,集中宣傳展示近年來“上海原創”紅色文藝精品,持續推動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等各領域紅色作品創作,以文藝化導人心。

近幾個月裡,各市級國有文藝院團已演出劇目23部43場。舞臺劇《覺醒年代》、滬劇《紅燈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雜技劇《戰上海》,以及歌劇《義勇軍進行曲》《江姐》、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等文藝黨課,一大批紅色精品力作集中上演,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 下轉 5版

(上接第1版)

穿越到1937年的蘇州河畔,見證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孤軍血戰;跟隨紅軍後代重走長征路,重溫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聆聽新時代少年深情演繹《繡紅旗》,唱響青春誓言……由上海東方宣教中心主辦的“hong動申城”短視頻徵集展示活動自5月啓動以來,吸引大批網友熱情參與,抖音話題頁播放量突破億次,爲火熱夏季注入強大正能量。

7月7日起,解放日報社“抗戰·上海尋跡”大型融媒體報道在上觀新聞客戶端等網絡平臺和《解放日報》陸續推出,通過兵分多路開展實地尋訪,從不同視角尋找上海抗戰印跡,全方位展現上海經歷的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及其歷史意義。

一大批創新形式的融媒體產品,拓展了紅色文化傳播渠道,以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融入生活、直抵人心。

紅色文化來到市民身邊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以“循魯迅足跡、訪紅色印記”爲主題的首場“紅途”快閃活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活動還沒開始,想要領取首批《光榮之城 紅色“滬”照》尋訪手冊的市民就已排起長隊。“我準備把手冊裡的每個地方都打卡一遍!”高一學生小何說。

去年紅色文化季期間,“紅色印記”上海城市紅色尋訪活動就成爲大批市民踊躍參與的熱門活動之一,尋訪手冊“一冊難求”。今年,尋訪活動推出“一區一品”16區特色尋訪路線,串聯全市超過40處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並通過線下“集冊”、線上“打卡”、紅途“快閃”等新穎活動,繼續爲市民、遊客特別是青少年留下屬於自己的紅色印記。

紅色文化季期間,全市各部門、文化場館、學校還持續加強合作聯動,聚焦青少年羣體廣泛開展紅色教育,圍繞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持續豐富紅色文化內容供給。“行走的思政課堂”、跟着檔案學黨史、“樹德講堂”系列宣講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辦,讓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成爲滬上青少年的新風尚。

相關部門還不斷優化紅色旅遊產品供給,豐富紅色文化應用場景,加大紅色文創開發和推介力度,讓紅色文化以更鮮活、更親民的樣式,來到市民身邊。

今年紅色文化季期間,遊人如織的南京路步行街成爲一條“可觀賞、可體驗、可感受”的紅色歷史長廊。在這條流淌着紅色基因的歷史長街上,曾經升起上海解放時的第一面紅旗,這裡的民營電臺曾發出“上海解放”的第一聲,解放軍戰士夜宿馬路的動人場景也在此發生。通過“場景演繹+故事講述+沉浸體驗”等創新形式,黃浦區將紅色敘事嵌入日常消費場景。市民漫步其間,既能感受革命年代的信仰力量,又能在街區體驗中傳承紅色文脈。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高質量推進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在全社會營造傳承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濃厚氛圍,共同推進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