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車展前瞻:城市NOA走向量產驗證 傳統車企“補齊拼圖”、新勢力“求穩”

《科創板日報》4月18日訊(記者 唐植瀟) 2025年上海車展即將開幕。作爲行業全年規格最高、集中度最強的綜合型展會,本屆車展將在智能駕駛、電動平臺、軟件定義等技術線條上,提供一份產業階段性的切片觀察。智能駕駛無疑是其中最具焦點的主軸之一。

在經歷數年的研發投入與場景堆疊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城市NOA、高速NOA、AVP泊車等功能納入量產節奏。

車展前夕公佈的參展信息顯示,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車企,均選擇圍繞“智駕閉環能力”進行重點部署。從車規級高算力芯片上車,到激光雷達系統的普及,再到艙駕融合交互邏輯、數據閉環算法體系的成型,產業技術路徑正在由“宣傳預期”轉向“實際落地”。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對智能駕駛能力的監管亦逐步加強。整車企業在功能命名、營銷話術、地圖權限等方面的表達邊界愈發清晰。產業發展走向理性,這也對企業從系統性能力構建到生態組織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統車企“補齊拼圖”:平臺架構躍遷與供應鏈協同深化

在傳統車企方面,廣汽、上汽、一汽、長安、東風等頭部整車廠正圍繞平臺級架構、數據能力與智能駕駛主控權展開體系化建設。

其中,廣汽ADiGO系統升級至3.0版本,並在全新平臺車型中首次實現了城區與高速的動態切換。

長安“海納百川”戰略強調智駕域與電驅域的集成效率,計劃在2026年實現200萬輛級平臺覆蓋。

上汽推出的智己L6在此次車展上備受關注,該車不僅搭載國內首款固態電池,還首次集成“靈蜥數字底盤+智慧四輪轉向+Orin X平臺”的整車融合智駕能力,代表上汽在整合智駕底層結構方面的探索深度。

一汽-大衆方面,其CMP平臺新能源車將在車展亮相併作爲大衆在華智能化的關鍵承接車型。官方信息顯示,該平臺採用自研CEA架構,摒棄傳統三域控制器分佈式系統,轉向區域控制+中央集成模式。

平臺設計強調面向本地用戶需求開發,縮短軟件驗證路徑與前裝部署週期,自研座艙系統也將一同展示,體現本土開發團隊在UI/UX交互邏輯上的深度參與。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智駕供應鏈與整車主機廠之間的協同關係也在本屆車展上有新的動作。

其中,地平線與大衆合資的CARIZON項目已進入量產推進階段,預計首批搭載系統的ID.NEXT車型將在年內小批量落地;四維圖新和毫末智行合作推出的城市NOH地圖平臺在北京、廣州、蘇州等地率先開通,車展現場將提供動態演示。

Magna展示的整車級別感知融合平臺,將成爲多家品牌的PHEV與MPV車型智駕預裝方案;Mobileye與多家主機廠聯合展示的泊車系統,也已實現對中國典型城市複雜車位的適配更新。

新勢力車企競逐:從產品能力走向體驗驗證

相比於傳統車企的“體系完善”,新勢力車企更多聚焦在“功能差異化”與“數據閉環效率”的場景拓展。

蔚來將在車展展示其旗艦車型ET9和NT3.0平臺下的新技術矩陣,包括自研智能駕駛芯片NX9031、激光雷達融合系統、城市NOA功能等。

其中樂道新車型L90將正式亮相,定位全新六座純電SUV,車長5145毫米、軸距3110毫米,基於蔚來NT3.0平臺打造,支持換電,提供單電機後驅和雙電機四驅版本。

L90搭載ONVO Smart Driving視覺智駕系統,結合Orin X芯片實現高速NOA和自動泊車等功能。該車未配備激光雷達,採用純視覺技術路線。

極氪9X將在車展上發佈L3級智駕功能演示,結合雙Thor芯片與192線激光雷達,展示城區左轉、夜間過人行橫道、盲區避讓等能力。

理想i8則成爲其自研“Mind GPT”模型首發平臺,計劃覆蓋全國重點城市NOA與端到端泊車。小鵬G7推出全新XNGP版本,強調在“無圖”區域的算法魯棒性。小米方面則明確了新SUV車型YU7將不會在車展上亮相。

鴻蒙智行相關車型將在本屆車展集中展出,包括問界、智界、享界、尊界等品牌。其中,問界M9、智界R7、享界S9等已搭載ADS 2.0或ADS 3.0系統,覆蓋城區NOA、自動泊車、車道變換等功能模塊。

值得注意的是,鴻蒙智行所強調的“多品牌融合體驗”在此次車展也將接受市場與用戶層面的進一步檢驗,其背後的艙駕系統統一部署、調度中臺機制與AI模型響應速度是否具備一致性,將成爲現場重要看點。

比亞迪將在本屆車展展示其從普惠型到高端MPV的多條產品線與智能駕駛能力。其中“海鷗智駕版”作爲普及型城市NOA的代表,售價約9萬元,是A0級車型中少有配備城市導航輔助系統的產品,進一步將“天神之眼”BAS系統能力向下沉市場拓展。

此外,多個品牌已設置城市道路模擬區域,展示其在複雜交通信號、惡劣天氣、施工區域等場景中的處理策略。用戶在決策是否購入智能車型時,對“高頻可用”“故障預警”“誤判率容忍度”等因素的關注正快速上升,這也推動了廠商對後裝OTA效率、場景學習週期、AI模型擴展能力的再評估。

從用戶視角出發,本屆車展也將首次集中呈現“智駕體驗感”與“產品穩定性”的正面比較。

據悉,行業對智能駕駛功能定義的監管愈加細化,新舊車企均需在表述與功能邊界上做出調整。

工信部今年以來多次對“自動駕駛”“L3級功能”等用語作出澄清,要求企業嚴格區分功能測試階段與實際開放區域。

城市NOA的標準化認證機制尚未正式出臺,部分品牌選擇以“城市智能導航輔助”或“增強駕駛輔助”名義進行合規表述。

地圖授權機制亦有所收緊,非官方渠道高精地圖已難以獲得部署許可,企業需要在與國家測繪平臺對接的同時,建立自身的地圖更新與驗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