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峽腫瘤防治高峰論壇在宜圓滿舉行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整合防治共建單位正式落戶宜昌

爲推進鄂西渝東地區腫瘤防治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化“防-篩-診-治-康”全週期管理體系建設,4月16日,由中國抗癌協會指導,三峽大學附屬中心人民醫院(三峽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宜昌醫院聯合主辦的“2025三峽腫瘤防治高峰論壇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整合防治共建單位揭牌儀式”在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三峽大學校長黃豔,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瓊及全國頂尖腫瘤學專家、媒體代表等300餘人現場參會,線上直播觀看量突破516萬人次。

多方共話:擘畫腫瘤防治新藍圖

樊代明院士在致辭中強調:“整合醫學是破解當前‘細分過度、整合不足’醫療困境的關鍵。此次共建將推動‘與癌共生’理念落地,助力宜昌打造腫瘤防治創新標杆。”三峽大學附屬中心人民醫院今後將擔負起連接國家級專家智慧與地區實際需求的橋樑作用,發揮其在臨牀醫療、科研培訓及科普教育方面的專業優勢,爲腫瘤防治工作者提供一個綜合性的學習交流平臺。

三峽大學校長黃豔表示,學校依託7家附屬醫院、20家教學醫院,構建了“醫教研防”四位一體的腫瘤防治體系,全面推進腫瘤防治醫教研協同發展體系,穩步提升區域腫瘤防治水平。附屬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年服務患者超7萬人次,已成爲區域防治中堅力量。此次合作將加速優質資源下沉,爲健康中國貢獻“三峽智慧”。

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瓊指出,多年來,宜昌市牢固樹立以人民健康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被確定爲第一批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城市,爲全國的醫改工作提供了許多極具價值的“宜昌經驗”。宜昌將以共建爲契機,探索可複製的“防篩診同治一體化”宜昌模式,讓精準醫療成果惠及百姓。

揭牌啓新篇:國家級平臺賦能區域醫療

活動中,樊代明院士與三峽大學、宜昌市人民政府、宜昌市衛健委、武漢協和宜昌醫院及宜昌市中心人民領導共同爲“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整合防治共建單位”揭牌,並向醫院授予“中國抗癌協會團體會員單位”銘牌,贈送《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CACA指南)》全套書籍。此次揭牌,標誌着宜昌正式接入國家級腫瘤防治網絡,未來將依託CACA指南體系,在腫瘤防篩、診療、康復、科普及產學研五大領域開展標準化建設,爲鄂西渝東羣衆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學術盛宴:頂尖專家共探前沿方向

論壇學術環節匯聚了北京協和醫院、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的權威專家:樊代明院士以《整合醫學宣言淺釋》爲題,犀利剖析醫學發展痛點,提出“逆向思維抗癌”理念;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分享低衛生資源地區宮頸癌防治的挑戰與示範研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蔡紅兵教授分享了婦科遺傳性腫瘤的分子機制與臨牀干預:從基因檢測到精準預防;中國醫學科學院張宏冰教授帶來了肝癌的靶向治療研究的最新進展;鄭州大學董子鋼教授分享人類負面情緒與癌症的研究探索;中山大學張力教授詳解抗體偶聯藥物在肺癌治療中的突破性進展;同濟大學王平教授解密細胞應激與腫瘤微環境;中國醫科大學曹流教授帶來細胞惡性演化與衰老發生的同源機制前沿解析;清華大學李海濤教授聚焦破譯表現遺傳密碼的最新研究;空軍軍醫大學聶勇戰教授聚焦消化道早癌的預警及早期診斷。十餘場專題報告涵蓋基礎研究、臨牀診療、技術轉化全鏈條,爲參會者呈現了一場高規格學術盛宴。

錨定未來:全週期管理守護區域健康

作爲鄂西渝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三甲醫院,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腫瘤科年服務患者超7萬人次,擁有7個亞專業病區及國際領先的放療中心。此次與中國抗癌協會的深度合作,將成爲醫院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未來,醫院將依託共建單位平臺,強化“防-篩-診-治-康”全週期管理,推動腫瘤診療技術標準化、防治資源均衡化,爲宜昌及周邊羣衆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爲健康中國戰略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