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市物企頭部效應顯著 央國企市值有所增長
本報記者 陳雪波 盧志坤 北京報道
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近期發佈的多份報告顯示,房地產行業仍在持續縮表,但聚焦核心城市,投資強度與運營能力兼備的企業有望突圍。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上市物業企業繼續顯現行業頭部效應強化的局面,央國企市值與營收增速領跑民企,分紅總額創歷史新高,管理面積穩健擴張。同時,物業企業通過AI與ESG管理實現提質增效。
聚焦核心城市企業將具備優勢
根據《2025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TOP10研究報告》,房地產行業連續三年處於縮表週期,企業資產規模與盈利能力顯著下滑。2024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總資產均值爲1489.2億元,同比下降11.5%,降幅較上年擴大2.6個百分點;淨資產均值328.6億元,同比下降12.6%,降幅擴大5.0個百分點。資不抵債企業數量連續三年增加,央企與地方國企亦加入縮錶行列,民營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縮表幅度更大。
經營層面,2024年上市房企營收增速由正轉負,淨利潤連續三年爲負且虧損額擴大。營業收入均值297.4億元,同比下降21.0%;淨利潤均值-31.2億元,虧損企業佔比達68.1%。負債率顯著上升,資產負債率、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及淨負債率均值分別爲74.5%、71.8%、170.2%,較上年分別上升1.6、3.4、21.8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均值0.95,速動比率均值0.48,顯示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分化加劇。受銷售下滑與融資偏緊影響,上市房企現金流持續淨流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均值爲-9.1億元。
不過,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核心城市市場新房銷售呈現修復態勢,聚焦此類區域且保持投資強度的企業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具備不動產運營與服務能力的房企更易獲得投資者青睞,或將成爲行業分化中的突圍方向。
物業企業“減量提質”
與地產企業有所區別的是,物業行業的央國企在市值、營收與分紅方面表現尚可。
根據《2025中國物業服務上市公司TOP10研究報告》,截至2025年4月30日,物業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789.77億元,市盈率均值21.25倍。央國企市值均值較2024年年初上漲19.52%,而民企市值均值下跌2.05%,兩者差距達21.57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2024年物業上市公司營收均值45.97億元,同比增長4.01%,但增速較上年下降3.82個百分點;央國企營收均值55.55億元,增速6.57%,顯著高於民企的2.94%。利潤端,毛利潤均值8.67億元,同比下降2.40%;淨利潤均值1.91億元,同比下降20.20%。儘管整體盈利承壓,央國企仍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同時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物業行業的集中度還在進一步提升,管理面積均值1.4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24%,但增速較上年下降4.67個百分點;第三方管理面積佔比60.28%,較上年下降2.01個百分點。頭部企業通過“減量提質”策略聚焦深耕,在區域、業態、客戶維度提升經營效益,並探索社區服務、IFM(綜合設施管理)等新業務以應對非業主增值服務收縮。
資本層面,35家物業上市公司宣佈發放2024年年度現金分紅總額144.60億元,創歷史新高;13家企業實施股票回購,涉及金額10.53億元,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中指研究院方面預測,在未來,行業分化或加劇,優質企業將通過智能化技術(如AI)降本增效,並強化ESG(環境、社會、治理)管理以實現長效發展。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